摘 要:反思,是對課堂內容的回顧及再認識、重新思考,也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升自我的過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尤其需要不斷地思考與反思,以形成嚴密的數學邏輯思維,提高學習質量,以達到教學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課堂回顧教學,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及自主探究精神。
關鍵詞:反思;課堂回顧;小學數學;數學思維
一、 課堂回顧的重要性
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除了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嚴密的數學邏輯思維,以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不僅需要不斷地思考,還需要養成反思的習慣,反思即對過去所學的知識的再認識、重新深思,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地探究活動,在課堂回顧及反思的過程中檢驗知識、發現問題,從而更加有效地達成學習目標。
二、 課堂回顧的教學策略
(一) 注重回顧與組織
課堂回顧的目的在于將已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再認識,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需要溫故而知新,將舊的知識與新的知識相結合,從而形成新的知識體系,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因此,教師在復習課前就應做好準備,做到“胸中有溝壑”,對本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有計劃地將其與之前所學的知識相聯系起來,以形成一個新的知識框架。
例如,“平面圖形的面積”部分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占比較重,涉及三年級到五年級的教材。其中,三年級學生需要掌握的是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四年級學生需要掌握的是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而五年級學生則需掌握圓的面積。顯而易見,正方形、長方形都是特殊的四邊形,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可以借助長方形的形狀進行拼湊得出原圖形的面積。在上復習課的時候,教師應先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映像,鼓勵學生運用作圖法打開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思考從圖形的變換進而演變到不同圖形的面積公式的異同點。同時,給予學生梳理知識的機會,培養自我反思、歸納總結的機會。
(二) 提倡練習與探討
孔夫子提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即指學習過的內容需要不斷地練習,這是孔子重要的學術思想之一。而習題訓練是基本的課堂回顧教學策略,大多教師習慣于布置課堂作業、課外作業來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運用,這也是我國應試教育形式下的教學模式,部分學生只知其然,而并不知其所以然。
習題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針對性:首先,對于重難點的知識需要反復練習,以確保學生能靈活掌握并運用;其次,對于部分學生容易混淆不清的知識點也需進行針對性訓練,可側重于辨析性強的選擇題和判斷題。(2)層次性:傳統的習題訓練對學生一視同仁,然而,不同的學生由于學習能力不同而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差異,導致學習效果的不同,教師在設計復習題的時候應注意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而對于一些學困生而言需要加強基礎訓練,重視其基礎知識的掌握;優秀的學生則可以增加開放題的訓練,注重培養靈活、創造性的數學思維。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3)綜合性:復習課的目的在于回顧舊的知識點,并將其串聯起來,突出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綜合聯系,因此,復習題的設計也應考慮其綜合性,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當然,綜合性越強的題,其難度系數也會更大,同時也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
教師布置習題應該由淺入深,使學生在完全掌握數學原理的前提下提升其數學技能,在訓練習題的過程中重新掌握、鞏固知識,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綜合性的習題訓練,從而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教師也可適時采取小組合作策略,加強學生之間思想上的交流。以一定的主題為依托,將班級劃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相關的探討活動。
(三) 著眼深入與創新
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復習課是回顧已學知識,加以進一步的拓展綜合訓練,從而發現新的知識技巧的過程。于是,教師可從當前新課改下的教育理念出發,探索全面、細致而又科學、創新的復習策略,以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及創新思維。這里我推薦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名為“3+3”復習課模式。
“3+3”復習課模式是一種有別于傳統復習課的創新性教學模式,第一個“3”指的是教師在課前應該完成的三個任務,即整理課堂知識以構建知識網絡;收集綜合性較強的題及易錯題以便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糾正學生的邏輯思維;設計能力拓展題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第二個“3”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完成的三個教學任務,即引導學生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辨析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在做題、收集錯題、改正的過程中解決基本問題;在解決提高拓展類問題以實現以小學生為主的教育思想。課前“3”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回憶、收集、整理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反思的良好習慣。另外,對于課堂中的師生交流環節,教師也應做出相應的準備: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設計有效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引導思想方法的培養。
三、 總結
總而言之,復習課是每一章節、體系知識點的回顧、鞏固與總結,同時也使學生在回顧、練習、總結的反復過程中得到數學思維的錘煉及解題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在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于知識體系中的重難點,進行知識點的整合與拓展。同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知識點的回顧與組織,到習題與探討,都需著眼于深入與創新,探究與時俱進的創新型復習課教學策略,抓住小學數學復習課的重難點,使學生在回顧知識、練習題目、總結課堂的過程中提升數學能力,最終實現復習的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1]朱夏蘭.尋找習題“靈魂” 提升學生數學課堂反思主動性[J].科普童話,2018(01):86.
[2]陳清.課改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反思策略[J].江西教育,2015(21):76.
[3]陳玉梅,陳今晨.復習式求知,探索中創新——華應龍六年級數學復習課教學賞析[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7(11):58-59.
[4]徐百玲.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反思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4.
[5]郭濃刺.優化知識結構 注重能力發展——小學數學高年級期末復習的思考與嘗試[J].文理導航(下旬),2017(06):11.
[6]陳長春.小學高段數學“3+3”復習課模式之我見[J].基礎教育論壇,2017(06):42-44.
作者簡介:
吳建東,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區寨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