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開展好拓展性課程教學,學校就應組織教師編寫教材,制訂教學計劃。課程由學生自主選課,教師循序漸進展開教學,并嚴格考勤制度,將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關鍵詞:自主選課;專業能力;制度保障
自2015年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深入推進后,拓展性課程成為中小學辦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想開發建設好拓展性課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需要從多方面入手。
一、學校要通過研究論證來決定開設的課程科目,并落實好教師課程開發和學生選課工作,為課程的開展保駕護航
學校在全體學生中展開問卷調查,通過排查摸底、研究論證來決定開設哪些選修課程。供學生選修的課程涉及藝術課程、實踐類課程、體育類課程和地方性民族特色課程等。一、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學生基本不走班(教師走班);所有3~6年級學生選課走班。利用好現代化手段,學校網絡平臺上設置好各課程班級數量,并限制班級學生人數(各課程班級數和任課教師配備一一對應,各課程班級學生數在網上報名系統里予以限制)。學生選課從興趣出發,推進個性化、差異化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學校為每門課程配備好相應的有任教能力的老師,并組織教師編寫教材,制訂好課程實施計劃。要求任課教師及時向學校反饋選修效果,學校有效地解決疑難問題。
二、學校聘請專家蹲點指導、外聘專業教師作為補充,促進教師課程建設專業能力提升
校本拓展課程教師還是初次接觸,學校應該聘請專家蹲點對本校教師進行各方面的指導,以使他們迅速適應拓展課程教學的要求。每門課程要求授課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技術,能使用先進的教育工具,并制訂教學計劃,精心備課。
校本拓展課程具有課程開發面廣、教師需求量大的特點。本校教師常常人員不夠,學校應根據需要外聘優秀教師補充師資力量。學校應設立校本課程研發、師資培訓與獎勵經費,鼓勵教師做好課程研發和教學工作,為課程研發和開展護航。
三、構建制度保障體系,對課程進行全方位管理和監控,以保障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
學校制定拓展課程管理制度,并嚴格按照制度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對教師進行管理。教務處負責組織管理協調工作,通過設置學生問卷調查、領導校園巡查、教學手冊檢查,再加上教學效果和學生問卷等反饋情況,考核課程教學情況,以方便下學期課程設置的調整安排。給安排外聘教師上課的拓展班,每兩個班安排一位沒有上拓展課的本校教師擔任助教,幫助他們進行教學管理,同時也讓本校教師學些專業技術,以培養本校的拓展課師資力量。
學校加強課程的過程性監控,在學期中間、期末對教師工作進行全面或階段性的檢查。學校通過課堂巡查、聽課評課、教案作業檢查等手段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監督。同時,我們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對校本課程教學方法進行研討,以此提升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
四、建立家長微信群,方便家校聯系,教師落實好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學生請假考勤制度,做好期末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工作
因為是走班制度,拓展班的學員都來自不同的班級,組織管理具有一定難度。拓展課教師應建立拓展班級微信群,由班主任將群碼轉發給學生家長,方便家長掃碼入群。這樣,方便任課教師與家長直接溝通,學生家長可通過微信群向老師請假。為學生安全考慮,學生請假只能通過班主任或家長向任課老師請假,學生自己或是讓同學代請都是不允許的。遇到學生未請假缺勤的情況,任課教師第一時間聯系該學生的班主任老師,由班主任落實學生的去向,或是在拓展班級微信群里直接向家長了解情況。學生每周固定時間將完成的作業拍照發微信群,一為督促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二為作業在微信群里受到家長們的表揚,對學生是極大的鼓舞和激勵。平時,要求教師每周課始結合作業進行講評,教師對學得特別認真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獎勵。獎品是拓展課相關的小工具,以吸引和正向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
根據課程內容、性質、特征,學校要制定教師考評量化細則和學生定性考核辦法,形成教學評估與互動交流、示范提升的發展性評價機制。對學生,學校制作學習評價單,有自評、互評、師評三個評價等第,主要包括評價學生上課參與程度、合作精神、拓展能力三個方面的9條具體評價標準。學期末,任課教師組織評價工作,并根據評分情況給出優秀、良好或合格的三個總體評價等級,最終由學生將這張評價單轉交班主任以輸入學生學籍系統,記入期末成績。
拓展性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操作、合作、學習、體驗的機會,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經歷。一系列的教學制度、措施、方法,是我們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做好拓展性課程開發的研究工作,開設好拓展性課程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陳玉丹.拓展課程資源開發學習潛能[J].發明與創新,2006.
[2]方振民.在美術動畫拓展課程中傳承鄉土文化的實踐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
作者簡介:黃婉姿(1979—),女,浙江溫州人,浙江省永嘉縣甌北第三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