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劍
摘 要:“加減運算”是小學數學中最基本的教學內容,面對的學生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受到身心發育的限制,并且他們對理論性較強的數學的認知有限,故而教師如何有效地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尤為關鍵。我認為,教學設計應以教學的目標作為總的出發點,其次找準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精心設計課堂內容。接下來,本文將談一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加減運算”這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小學數學;“加減運算”;教學設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加減運算教學中,既要重視以計算機技能為重點的認知目標,又要培養學生準確又迅速的計算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教學設計應當更加多元化,從學生長遠的發展思考教學策略。其實,數學知識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數學知識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中,陌生是因為學生第一次系統地學習該如何進行“加減運算”。所以,如何讓學生自然簡單地接受課堂內容是任課教師值得探究的問題。
一、明確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重難點
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步驟。有了目標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的設計,從而使課堂的質量得到保證。“加減運算”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明白加減運算的順序,并能夠熟練地用豎式進行計算。其次,教學中要達到學生認真無誤地計算的教學效果,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以及鍛煉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的確立建立在學生的認知能力上,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豎式運算時會出現許多問題,所以確立豎式運算為教學的重點,這樣老師在課堂上就有所側重,只有突出重點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二、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新學知識
加減運算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課堂有利于在短時間內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所以為了使學生迅速地進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不妨設立問題情境,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出所學知識。比如,以公交車上的人數變化作為課堂的引子,公交車上原有15人,到下一站下了6人,又上來了8人,問現在車上有幾個人,要求現列出式子再進行計算。從學生列出的式子看,有“15-6+8”“8-6+15”“15+8-6”雖然三種式子都能計算出答案,但是學生的思維想法卻有所不同,選取三個學生代表講一講式子的含義,然后就可以容易地引出了一個結論,即加減運算可以互換位置,符合交換律。這樣的引例使學生對加減運算中的規則更加清楚,結合現實實際狀況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三、鍛煉學生思維,鞏固知識所學
“加減運算”一般都是先從連加、連減學起,然后進行加減混合運算的學習,所以教師應從容易的入手再進行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尤其重要,培養學生的轉化思維,比如50-23-20,可以變成50-(23+20),這樣就將混合運算轉變為連減和連加的題目,可以大大降低計算的難度。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習到一些計算的技巧,培養學生靈活應變的思維,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湊整十數,13-6+7-4=13+7-(6+4),湊成整十數進行計算更加簡單快捷。再比如先觀察再計算,8-3+5-7+4+6,利用加減法的結合律變成“8-7+6-5+4-3”可以很快地得出答案。學習加減運算最重要的是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應用。比較常見的算年齡的問題,如小明今年7歲,小強今年3歲,2年后,小明比小強大幾歲,這樣的題目需要學生的靈活應變的能力,所以課堂上也要多給學生們展示一些靈活性比較強的題目,來避免學生呆板地學習。不但能夠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一定的訓練。
四、課堂評估,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的尾聲部分檢驗學生課上所學,為了營造一個積極的課堂氛圍,采用獨立競賽和計算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課堂的評估,查看學生的掌握程度,并從過程中觀察學生的知識盲點和易錯點。首先,老師給出幾個算式,抽取兩個學生上講臺板書,其余學生在座位上獨立計算,要求學生詳細的寫出豎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需要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并指出學生出現的問題,然后進行集中的講解。設計獨立計算的目的就在于讓每個學生自我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提供給學生反省自我,查漏補缺的過程。緊接著,采取小組競賽的方式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計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開展計算小能手的爭奪賽,班級共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一輪給出6道題目,等小組成員得到所有題目的答案后在黑板上寫出小組的共同答案,然后看哪一個小組又快又準地完成任務。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在計算方面又快又準的能力,以小組為單位更是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班級同學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能取得雙贏的結果。
五、結束語
“加減運算”是小學數學中基礎的部分,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如何讓他們更簡單地學會課堂的內容要依賴教師的教學課堂的設計。教師應當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抓住重難點,積極探索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數學課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包括對數字的敏感程度、靈活應變的能力,仔細觀察的能力、理解力和一絲不茍的品質等等。教師在課堂設計中要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理念,培養出新一代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朱黎生.指向理解的小學“數與運算”內容的教材編寫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