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峻
[摘 要]問題意識是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解決的、疑惑的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激發,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問題意識的表現形式,教師要營造氛圍,提供機會,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積極主動地學習。
[關鍵詞]問題意識;創設情境;敢問;會問;善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有趣的數學學習是建立在不斷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講究教學方法,努力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如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呢?
一、創設和諧民主教學氛圍,讓學生敢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首先要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信任的目光注視他;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偏差時,教師要先肯定學生敢提出問題的勇氣,而后再啟發、誘導學生提出問題。課堂中要轉變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勵性的語言,允許學生自由發言,鼓勵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此外,教師要采取措施,強化問題的環境:1.讓學生形成你問我答的好習慣;2.不懂的知識在學習小組中討論;3.設立“問題卡”與“問題專欄”,及時地記載在大腦中閃現的問題與靈感,并通過問題的交流,使學生時時處于問題情境的氛圍之中。
二、精心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樂問
1.創設生活式問題情景。數學問題教學是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使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本人通過故事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頭爸爸與大頭兒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師再給同學們講一個有關他們父子倆的故事:有一天,小頭爸爸正在書房看書,忽然,大頭兒子哭哭啼啼地跑進來,邊哭邊說:“爸爸,人家小東每年都過生日,可我今年都12歲了,你才給我過了3個生日,我也要年年過生日嘛。”小頭爸爸聽后哈哈大笑:“傻兒子,不是爸爸不給你過生日,而是因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學們,你們知道怎么一回事嗎? 問題情境的設置目的是要促進思維,而《年、月、日》這部分知識比較通俗易懂。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本人用講故事的形式創設生活式問題情境,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向一個高潮,在學生的大腦中就會產生很多問題:為什么大頭兒子12年才有三個生日?是不是這幾年日歷上沒有這一天?這時學生就會想學、樂學,同時伴隨著的是猜想結果的產生與繼續探究的強列欲望。
2.創設沖突式問題情境。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上,以舊引新,適時把新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打破學生暫時的認知平衡,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創設沖突式問題情境,使學生進入“憤”、“悱”的求知狀態,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
3.創設操作式問題情景。皮亞杰指出“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操作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環節,能使學生親自感知事物,主動愉快地在活動中發展思維。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制作活動角去比較、發現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講故事、猜測、實驗、錯例、反證……無論是哪一種,教師都要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習任務展開,具有一定的新穎性、適度的障礙性、靈活的技巧性。
三、適時推遲判斷時間,留給學生質疑機會
1.在觀察中等待質疑。從觀察中發現問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與敏捷性。要強調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后充分展示思維的過程,把凝結在知識背后的材料以及科學活動充分展開,暴露思維的發生發展過程。
2.在猜測中等待提問。問題的答案是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估計、推測出來的,是有待于證明后才能確定的。比如,在學習加法交換律一課中,學生能積極猜測:在其他的運算中也應有交換律?
3.在比較中讓學生提問。比較是就兩種或兩種以上同類的事物辨別異同或高下,確定它們的聯系的思考方法。比如,學生能通過觀察提出:它們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4.在聯想中讓學生產生更多問題。由于某一事物而想起與它有關的其他事物。這兩類事物可能是相似的,也可能是相反的,也可能是因果關系。比如,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都可以轉化成熟悉的圖形來推倒面積公式,圓是否也可以轉化成熟悉的圖形推倒出面積公式呢?
給學生留足時間和空間后,讓學生能大膽質疑問難(在明白了舊疑的基礎上向更深、更獨特層次質疑),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斷的質疑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數學留給學生的是一個快樂和不斷的質疑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數學留給學生的是一個快樂和好奇的源泉。
四、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提供富有思考性的內容,留給學生足夠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主動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不僅要提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不理解的問題,更要引導他們提出一些自己的獨特見解,還要對課本知識,教師教法大膽質疑。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我先讓學生自學,看課本是怎樣推導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進行質疑,學懂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疑問。有一位學生就提出:“為什么課本上是用兩塊完全一樣三角形拼成一塊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它的計算面積公式,如果用一塊三角形行嗎?”我抓住學生這個質疑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操作、討論。這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自主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之,任何創造發明都源于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新課程的要求,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更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以后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努力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好方法,多給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機會,并長期實踐,我們就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既具有問題意識,又有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
[1]林芝.培養問題意識 提升數學思維——小學數學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中).2017(03).
[2]孫曉麗.小學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