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又霞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是指語文學習能力較差、學習興趣低迷、學習行為習慣不夠優良、學習成績墊底、厭學情緒明顯的一個學生群體。新課改的發展使得語文課程的教學地位愈加重要,如何轉化初中語文學困生,不僅影響著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成效,還關系著我國國民素質的發展。因此,轉化八年級語文學困生,不僅是有效教學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現實,從因材施教、賞識塑信、成功激趣三個角度來討論轉化八年級語文學困生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八年級;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
當學生升入八年級之后,他們的學習能力的差異性以及學習興趣會直接導致兩級分化現象的出現。學習能力較好,喜歡學語文的學生會在語文學習中投入全身心的精力,穩步提升了自己的語文成績,然后變得越來越喜歡學語文;而學習能力較差或者學習方法使用不當的學生則會在成績打擊下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與學習自信,進而變得越來越排斥學語文。客觀來說,學習能力高、學習興趣濃的初中生的學習自制力與學習毅力也比較好,這部分學生會主動豐富與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因此,轉化學困生就成為八年級語文教師改善教學效果的首要工作。
一、因材施教
雖然語文學困生的學習態度都比較消極,學習行為都比較被動,但是導致他們成為學困生的因素卻不盡相同。因此,在轉化語文學困生的時候,教師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仔細、全面分析導致八年級學生不能學好語文的原因,對癥下藥,才能達到轉化目的。
筆者所教授班級中的學困生便有不同的學習問題,比如有幾個男生喜歡理科學習,擅長物理、數學等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習,但是這些學生找不到學習語文的方法,尤其是在閱讀中不能準確理解文本的內涵以及作者在文本中所表達出的情感。對于這部分學生,筆者會重點指導他們對語文學習方法的選擇與使用,同時還會與他們多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疑惑,根據這部分學生的閱讀思路來進行針對性指導。另外,有幾個女生則是因為心思過于細膩、敏感,常常會被生活、學習中以及同學交往中的問題而影響自己的學習心態,所以無法在語文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對此,筆者會經常與這部分學生談心,全面把握他們的心理變化,做好心理紓解與指導,減少影響語文學習的不良因素。
二、賞識塑信
自信是一個人的學習心理因素,直接影響著初中生的學習態度,而大多數學生都需在他人與自我賞識中建立與維護自信。大多數語文學困生都比較自卑,常常會因為自己與他人的差距而陷入失望、煩躁的負面情緒中。眾所周知,心理因素是影響學習效果與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以賞識來幫助八年級學生從這種負面情緒中掙脫出來,使其以自信、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來參與語文教學,便成為轉化語文學困生的第二個問題。
比如筆者所教授的班級中有一名男同學的聲音很有感染力,因此,在《新聞兩則》一課中,筆者鼓勵他以“新聞播報員”的身份來為全班同學朗讀《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兩則新聞。果不其然,這名同學的朗讀抑揚頓挫,發音十分標準、準確。待這名同學“播報”結束之后,筆者便與其他同學一起為這名同學鼓掌,且重點表揚了他的朗讀能力。之后,筆者也主動與他探討朗讀問題,肯定這名同學在朗讀活動中所投入的個人感情,為其提出朗讀改善建議,漸漸地,這名同學重新燃起了學好語文的欲望,也開始主動學習語文,自覺嘗試解決與提出各類語文學習問題。
三、成功激趣
人類對成功的渴望與需求是人的本性,且失敗經歷越多的人對成功的渴望便會越強烈。增加八年級語文學困生的學習成功,使其在成功體驗下逐步意識到自己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亟待改善的方向,是使其客觀認識自己的語文學習水平,重新找到學習語文樂趣的重要活動。因此,在轉化八年級語文學困生的時候,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所取得的成功經歷,以成功來誘使他們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八年級學生是十分敏感、脆弱的,因此,筆者在教學指導中,很少會對學生提出同樣的要求。就比如在《我的母親》一課中,筆者便不會嚴格要求學困生完全掌握自傳這一語體的文學特征,也不會要求他們將文章內容所刻畫的母親形象完全歸納出來,而是鼓勵他們自行嘗試總結自傳這一文體的特點,根據自己的文本理解來描述胡適先生所描繪的母親形象,只要符合文本內容,筆者都會肯定學生的想法。另外,面對語文考試,筆者會為學困生制定學習周期計劃,讓學困生與自己作比較,穩步提升學生個人成績,使其在成績進步下感受學習成功。如此一來,學困生便不會因為自己與他人的差距而自卑、失望,這可以很好地保護他們的學習心態。
總而言之,轉化八年級語文學困生是初中語文教師的重要工作,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都應該仔細分析八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問題,以耐心、愛心來感染學困生,為即將到來的中考備戰以及初中生的一生發展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
參考文獻:
[1]姬四海.淺議如何有效轉化語文學困生[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3):80-81.
[2]饒攀.初中語文學困生形成原因及教育策略[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