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精彩高效的教學設計是一堂優質課的前提,也是課堂師生煥發生命力的保障。課前精心設計、課堂用心教學、課后慧心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作者從情景導入、學生活動、歸納提升三方面淺析優化設計的方法,在預設中不斷優化,在反思中實現成長。
關鍵詞:教學設計;思想品德教學;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1-07
作者簡介:楊尚上(1982—),女,湖南寧鄉人,湖南省長沙市周南秀峰學校教科室主任,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科研、教師培養、課程開發。
筆者繼2014年獲得了國家教育司首屆“一優一師課,一課一名師”初中思想品德科部級優課后,2016年《做時間的主人》再次評為國家教育司第二屆“一優一師課,一課一名師”部級優課。筆者針對這節課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進行深入反思,尋求當代學生核心素養與思想品德教學有效融合的方式,優化教學設計,在反思中成長,實現高效課堂。
一、定稿后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
內容: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課《做時間的主人》。核心素養:人文底蘊、學會學習、實踐創新。教學目標:由惜惜案例,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解決問題,指導學生生活;讓學生通過一分鐘測試,知道自己一分鐘能干什么,以“分”計時,珍惜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中,掌握安排時間的方法,提高合作能力;能列舉實例,理解時間統籌法。教學重點、難點:掌握管理時間的方法,提高合作能力。教學流程見下表。
二、修改比較及教學反思
1.情景聚焦巧引入
一稿:新聞播報中國女排與巴西女排比賽最后一分鐘視頻。
情景再現:七年級學生小亮放學回到家,晚餐后時針已指向七點。他先幫媽媽做了二十分鐘家務,看了三十分鐘電視,和同學打了三十分鐘電話,閱讀四十分鐘課外書后,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背單詞,過了二十分鐘,感覺自己老記不住,干脆做數學,四十分鐘后,突然想起日記還沒寫,馬上又拿起日記本,寫完不知不覺已近十一點。他不由大叫起來:“時間怎么過得這么快?我的作業還沒做完呢!”
反思: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生活是思想品德課的“源頭活水”,道德與法治課程離不開生活這一“源頭活水”。《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把生活引進課堂,設置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一個情景,聚焦引入,體現了生活化教學的理念。德育生活化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提倡的突出特點,也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因此我們要善于運用生活中豐富的教學資源,構建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
雖然新聞播報能聯系最新時事,注重時效性,但是新聞播報視頻教學的目的不明確,略顯累贅,且費時較多。導入必須為教學服務,不能追求形式,因此“新聞播報”沒有重要作用,應舍棄。
二稿:刪除中國女排與巴西女排比賽視頻;修改人名,由“小亮”變成“惜惜”;時間變化:由從七點到十一點,變成從七點到十點,調整完成相應事情所需的時間;提問變化,由“主要原因是什么”變成“主要原因有哪些”。
反思:“惜惜”名稱更有特色,“小亮”大眾化,“惜惜”寓意要珍惜時間。初一學生做作業最遲一般是十點,十一點很少,教育應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守學生成長的規律。由“原因是什么”變成“原因有哪些”,開放的設問可以培養學生拓展性思維。
三稿:刪除具體的時間數字;打電話和看電視順序調整;增加“當他看電視看得正入迷時,媽媽喊他寫作業,他慢吞吞地走到書桌前,這里摸摸,那邊翻翻。”
反思:計算時間不是教學的重點,故刪掉每項事情的用時數量,可以使課堂集中在材料內容上,而非具體的時間數字上。部分學生看電視時無自我約束力,“看得正入迷”一句設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這里摸摸,那邊翻翻”銜接更自然順暢。
四稿:素材里面增加惜惜和同學打電話內容;將“這里摸摸,那邊翻翻”改成“無所事事30分鐘”。提問增加“惜惜的時間都去哪了?”“惜惜在時間安排和利用方面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反思:增加和同學打電話內容可以使素材的指向性更加明確,教學情景應為教學內容服務,思想品德課教學應該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無所事事30分鐘”目的是使學生理解時間不等人,會悄無聲息地流逝。提問增加“惜惜的時間都去哪了?”這有利于引導學生梳理材料,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惜惜在時間安排和利用方面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這一設問具有開放性,素材中的“看了三十分鐘電視,和同學打了三十分鐘電話”“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背單詞” ……多處埋下了伏筆,這也為新授學習提供了契機,也做到一材多用,一用到底,深挖素材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總之,生活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源頭之水,生活中的教學資源無處不在,所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只有根植生動、豐富的現實生活世界里,才具有與時俱進的生命活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也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用生活事例、情景聚焦導入新課,效果較好。
2.開放設計巧生成
一稿:一分鐘測試全班學生寫同一個規定的漢字,測試一分鐘能寫多少個、誰寫得最多。
反思:只有學生親自參與了的活動才能走入學生的心靈,學生真實的體驗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局限在于書寫的內容是固定的,沒有開放性。
二稿:全班學生寫同一個漢字,書寫內容由教師規定變成學生提出來,再全班一起寫,測試時間一分鐘不變。
反思:由于書寫內容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所以學生興趣較高,課堂有生成性資源,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時還可以設計更加開放的教學活動。
三稿:測試內容由全班學生寫同一個漢字變為可以寫同一個字或詞或句(中文或英文)、抄或讀一段文章、朗誦、做數學題……任選一項喜歡的內容進行。
反思: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喜歡的測試內容,做自己最擅長的事,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個性差異受到了尊重,興趣變得高漲,積極參與,不同的學生也獲得了不同的發展。局限性在于活動方式為單獨一人測試,方式比較單一。課堂還可以更開放,且缺乏具體的測試要求。
四稿:測試內容增加“英語對話”,測試時間為一分鐘不變。方式由單獨參與變為單獨或可以與他人合作完成。補充活動要求:人人參與,盡你所能,提高效率。
反思:設計的開放性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參與活動的多樣性可以確保學生有選擇性地選擇自己想參與的活動,這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獲得不同的發展,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課堂。測試前,先請選擇不同活動類型的學生預測一分鐘所能達到的數量,全班同時測試一分鐘后,再采訪幾位學生,“實際數量是多少?與預估數量有多少差距?有哪些活動感受?”課堂上學生分享:“沒想到一分鐘能寫四十多個漢字”“沒想到一分鐘能跳一百多個繩”“沒想到一分鐘能朗讀完一篇短文”“我們要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一分鐘只要充分利用,并不微不足道”“我們要做時間的主人,不浪費時間”“人生由很多個一分鐘組成”……知識在學生的活動、體驗、分享中動態生成。
3.總結拓展巧提升
最初的設計:這節課學了哪些內容?有哪些收獲?學生分享總結后結束新課,課后無延伸。
修改后:增加推薦閱讀美文《一分鐘》,關于著名教育家本杰明的故事,利用閱讀的形式帶動學生求知的渴望。另外,增加請學生反思這節課四個時段的學習情況,并填寫問卷調查。
反思:一方面,讓學生對這節課時間的管理情況進行反思,其目的是指導學生做時間的主人,珍惜時間,更要珍惜和管理自己的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形成正確的價值引導。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收集整理學生的課堂時間管理情況,反思并改進以后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教師對自己整個教學過程的預期效果、實際效果、中間的差距,也可以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反思。
三、“大師”余映潮教授現場點評
此節部級優課同時也參與了湖南省第三屆初中精英教師現場教學比賽,喜獲一等獎。有幸得到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中語會名師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國培計劃”首批培訓專家、河北師范大學“余映潮工作室”主持人、語文“大師”余映潮教授的現場點評:“楊尚上老師的《做時間的主人》,教學設計很精致,用了彩印(除打印教案,課件用彩色紙打印)的方法為我們觀察她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且有抓手。這個抓手就是‘一分鐘,話題很突出集中,因為話題集中,所以就能夠像用線索一樣串起整篇文章的教學和整個課的教學流程。‘微觀察、我體驗、我探究、我反思的教學過程很生動很活潑。楊老師還用了特別的手法計時器來管理自己的課堂教學,這是一堂師生共生共長、富有生命力的課。楊老師的小結對學生進行了很好的方法教育,楊老師曾說,她的思想品德課有兩個關鍵詞:育人和踐行,其實中間如果還補充一個關鍵詞‘思維,就更好了。思想品德課除了育人,在踐行當中必須有思維方式,另外,若沒有科學性,創新式的思維方式是很難達到踐行的目的。”
四、結語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沒有十全十美的課。我們不求十全十美,但求盡善盡美。在教師的教學生涯中,不是每位教師的課都能有幸得到余映潮教授的肯定和精彩點評。如果平時不努力、不學習、不反思、不成長是很難有機會親自得到余映潮教授的指點。筆者將以余映潮教授贈送的“做優秀的教師”為奮斗目標和前進動力,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在反思中成長,力爭早日成為一名優秀、卓越型的教師。
參考文獻:
[1]方長明.讓“動態生成”成為生活化課堂的亮點[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2):22-23.
[2]卲順長,顧國衛.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初探[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7(11):25-26.
[3]紀立建.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