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科杰 周毅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更不符合新課改內容。在此環(huán)境下,小學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中,圖形與幾何教學是小學教學難點內容。想要保證學生有效掌握知識,就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因此,對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難點和教學方式進行探索,使其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難點;教學方式
小學在向學生開展圖形與幾何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掌握圖形與幾何難點知識,對其提升數學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傳授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思考,無法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小學開展數學活動,不僅僅是要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更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其更加符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為學生日后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現(xiàn)狀
1.沒有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無法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教學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幾何圖形相關知識點中,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教學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深入到各個階段的教育中。但是很多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依然停留在傳統(tǒng)觀念中,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這一教學環(huán)境下,不利于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思維意識的發(fā)展。學生在學習相關概念知識中,教師通常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沒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新的知識點,無法將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缺乏實踐操作,從而導致學習效率無法有效提升。在新課改內容下,小學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真正明確這一目標,課堂教學忽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只注重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無法有效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對學生日后學習數學存在一定的影響。
2.不注重學生思維轉化
小學生在學習相關幾何圖形知識點中,教師沒有使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轉化思維,從而不利于學生對幾何圖形深入學習,無法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如果學生能夠將思維轉化,有利于明確學習目標,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教師如果沒有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將對幾何圖形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率有很大影響。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物體體積相關知識點時,其中有一個公式推導的過程,但教師卻忽略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沒有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一定轉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得到有效的思考。這一教學環(huán)境下,會使學生在學習幾何圖形過程中,感到非常困難,不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質量。
3.忽略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社會在快速發(fā)展,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只有加強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使人才更加適應社會的實際發(fā)展需求。現(xiàn)階段,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對學生自身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僅要具備專業(yè)的知識與技能,更要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通常都會將問題的解決方法傳授給學生,在學生掌握解決方法后,便組織學生進行練習,通過一味的練習來鞏固學生掌握的知識。這一環(huán)境下,學生沒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機會,對掌握的知識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理解,不會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教師缺少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發(fā)展。
二、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方式
1.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前,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興趣愛好,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學生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與能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小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包括學習情況、掌握知識程度、理解能力等,學生之間差異的形成有先天因素,但很大部分是由于后天因素造成的。教師在教學幾何圖形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保證教育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例如,在教學新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課時《圓面積的應用》知識點中,本章節(jié)內容主要使學生能夠通過掌握的圓的周長來求圓的面積,深入掌握通過圓的半徑或是直徑來求圓面積的方法,使學生對圓環(huán)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圓環(huán)面積的計算方法,并且能夠運用掌握的圓面積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教學重點為圓的面積的應用;教學難點為建立圓周率的概念。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前,就要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層。針對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將其分為低層次、中層次、高層次,然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如,針對低層次學生而言,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夠理解圓面積的相關概念,并且可以簡單進行相關習題的練習;針對中層次學生而言,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圓面積的應用,并能進行一些較為復雜的習題練習;針對高層次學生而言,不需要教師的引導,能夠自主探究圓面積的應用,并能初步建立圓周率的概念,能夠將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明確教學目標。
2.注重學生思維轉化
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不能單一地采用傳授式教學方法,要注重學生思維的轉化。因此,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特定的學習情境,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有效掌握相關教學知識,從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從而使其更好地去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新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課時《扇形》相關知識中,主要教學目標為學生在觀察、討論、判斷等相關活動中,對扇形形成過程有一定認識;知道扇形,對扇形的相關特征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夠在圓中畫出扇形。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將扇形的相關知識點,通過多媒體為學生直觀地展示出來,如何在一個圓中轉為扇形。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也能使小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有效掌握相關知識。在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點后,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扇形相關特征進行討論,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另外,教師要注重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直接向學生講解教材知識,小學生會很難理解,并且小學生的想象能力有限。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列舉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判斷基本的圖形以及位置關系。如,將簡單的幾何圖形轉為復雜的圖形,可以讓學生回憶小時候玩的積木,然后來理解相關知識。
3.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幾何圖形知識點的重要內容。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教師在開展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中,由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圖形與幾何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存在一定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磨課進行教學,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中,教材中多次提到圓與正方形的關系的相關題目,教師在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使用數學模型的思想。為學生播放視頻課件,讓學生猜想圓的面積是正方形的幾倍。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有學生提出數方格,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要注重提醒學生,圓作為特殊圖形,在數方格時,會有不滿一格,將作為方格的一半,學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制作,然后引導學生闡述自己探究的結果。這一過程中,向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從猜想到求證,最后進行總結。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學生自己能夠完成建模,并有效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有效發(fā)散思維。
三、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方式的作用
1.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對小學生開展圖形與幾何教學課程過程中,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在指定教學方案中,可以結合小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使其能夠滿足小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最大程度吸引學生注意力。因此,小學要加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2.有利于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下,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忽略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感受。在此環(huán)境下,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法使小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更不利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如果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難理解相關知識點。因此,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方式,對小學生提升數學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3.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
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保證小學生掌握基本的教材知識與內容,更能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其綜合素質,提升小學生各方面能力。以往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保證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使小學生真正理解知識,更無法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存在一定的影響。
4.有利于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
當下,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此環(huán)境下,僅僅掌握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符合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因此,只有保證小學生具備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各項能力,才能保證學生符合社會的發(fā)展需求。
如,在教學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時《圓的周長》相關知識點中,主要教學目標為通過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且能夠根據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來求出圓的直徑與半徑;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簡單掌握變換與轉化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無法使小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便可以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學習環(huán)境,將課堂時間還給學生,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使學生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的發(fā)展需求。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幾何圖形教學中,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注重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幾何圖形相關知識點,提升數學學習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秋容.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高效教學的探索[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19):89-90.
[2]蘇學強.活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34):121-123.
[3]丁興紅.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策略探究[J].新一代,2017(7):150.
[4]胡開勇,李志軍,劉朝建,等.基于游戲的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J].教育科學論壇,2014(12):39-41.
[5]劉志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
[6]黃海斌.小學數學應當注重探究能力培養(yǎng)[J].中國高新區(qū),2017(1):7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