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燊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多媒體教學技術已逐漸在各個教育階段中普及。相對于以往的教學策略,多媒體教學方法具有趣味性強、更加直觀的特點。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能夠較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從而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對學生將來的發展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該重視多媒體技術與課堂相結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從培養學生興趣、結合實際、注重反思幾個方面淺要論述根據北師大小學數學教材進行多媒體教學的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應用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中可采用的教材也越來越多樣化,而北師大教材作為一種普及率較高的教材,其擁有內容貼近實際、生動有趣、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特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課堂中營造和諧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則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北師大教材的優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全面提升學生數學素養。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教學活動中也隨之涌現出眾多問題,教師應該不斷探索,力求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完成教學任務,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一、以情境引入,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時期,學生貪玩,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理應注意學生這一特點,并加以利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首先,對于學生而言,一個好的開頭可以讓其對課堂產生濃厚的求知欲,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到知識學習中去。例如,在學習“空間與圖形”這一章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看一些與空間圖形有關的圖片,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找出蘊藏其中的空間和圖形。這樣以師生互動的方式作為課堂開始前的引導,能夠很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當然,教師應該注意課堂引導在課堂中的占比,結合本班學生具體學習狀態進行調整,若學生較為活躍,能夠快速進入狀態,教師便可以適當縮短引導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知識,而如果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師則應該進行充分引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防止因此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結合實際情況,制作適合學生的課件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已不再只是單單追求學生知識的積累,而是更加注重學生數學方面能力的提高。而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活動逐漸結合,課件使用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在以往,教師在教學中所用課件往往是以資源共享的方式獲取,即大多數教師用的是一份課件。但由于學生的情況不同,課件不可能適用于每一位教師,采用不合適的教學課件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結合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原有課件的基礎上做適當改動。比如,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應用題是教學重點,相關章節教學課件往往會用大量篇幅講解例題或者布置習題讓學生練習。但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直接掌握應用題較為困難,教師在這種情況下不能一味地讓學生練習,而應該引導學生逐步培養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統計與概率”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思考學習,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街口統計過往車輛的類型,這樣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統計的意義,在遇到相關應用題時自然能夠進行聯想,逐漸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三、注重反思,培養學生自我完善意識
教學實踐表明,小學數學教學存在較為普遍的問題便是學生反思能力不足,往往一個問題學生會重復犯錯,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應該將培養學生反思意識作為教學重點,引導其能夠完善自身。比如,每次考試是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的較好機會,學生知識體系的漏洞會在考試中暴露出來,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反思自身的習慣,以自己做錯的題為出發點,思考自身的不足以及改進方法。當然,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建立錯題集,將錯題以及不會的知識點摘抄下來,時常翻看,從而達到查漏補缺的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根據北師大教材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活躍的學習氛圍,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全面素養,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重視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使學生以更好的態度學習知識。同時教師應該明白,小學生天生貪玩,教師應該具有足夠的耐心,掌握正確的教學策略,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廖廣銳.如何根據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特點采用多媒體教學[J].兒童大世界月刊,2016(4).
[2]吳奕清.針對北師大版小數教材特點進行多媒體教學之淺見[J].當代教研論叢,2015(3):7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