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鳳英
摘 要:通過在閱讀教學爭論中,在聯系生活實際中,在實踐活動中,在課堂練習中,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中,培養學生的大膽創新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爭論;生活實際;實踐活動;課堂練習
在我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深深知道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在做閱讀時,很簡單的題也常常出錯,失分相當嚴重。
一、在閱讀教學爭論中培養創新精神
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自由、平等、活躍的創新氛圍,讓每個學生大膽地思考,大膽地交流,大膽地爭論,這樣學生才能表達自己的思維,暢所欲言。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熱情就會被喚醒,創新見解就會像雨后春筍一樣涌現。
二、在聯系生活實際中激發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不依靠描述,是思維視角的拓展,是用不尋常的視角而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它不但具有獨特性,而且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在講授《司馬光》一課時,我使用不同角度、聯系實際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加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讀懂了課文,我問學生:“如果你處于司馬光的位置,會用什么方法拯救那位掉進大水缸的小朋友?”“如果我是司馬光,就馬上叫很多人過來,大家手拉手,就像小猴子撈月亮那樣,把小朋友拉出來。”“如果我是司馬光,就用一根長長的繩子放進水缸里,讓那個小朋友拉住,把他拉上來。”“如果我是司馬光,就叫旁邊的小朋友,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翻。”小學生爭勝好強,為了證明自己腦子靈活,都絞盡腦汁,出謀劃策。
我看見學生如此活躍,突發奇想,給學生出了個練習題:“現在,讓你們測量一個汽水瓶體積,你們有什么辦法呢?”這一問好似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塊,激起學生的興趣。小朋友們興致勃勃,積極討論,踴躍發言。有個心急的小朋友說:“我們量一量就好咯。”其他的小朋友都笑了:“怎么量?量不到的啊!”又有一個小朋友說:“把瓶子裝滿水,再把瓶子的水倒入量杯里,這樣汽水瓶的體積就知道了。”
我們身為語文教師,理應充分利用語文課本中的創新教育思維,積極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激發學生的創新理念。
三、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就是實踐活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和各自的特點,讓他們盡可能多地接觸實際,參與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去檢驗和完善他們的知識,為創新奠定基礎。我們教師除了在課外讓學生參與對大自然的體驗學習以及各種勞動,還應該在課堂中給他們多解決問題的機會,參與實踐活動,來鞏固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教學《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段落,去想象,去畫畫。很快學生就掌握了文中閏土所說的四件事,少年閏土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學生的腦海里。
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創新精神
就拿教學《桂林山水》一課來說,上課時,我展示了桂林山水的圖畫,老師的語言描述伴隨著學生的視覺所得,再加上一段充滿幻想的音樂旋律,學生很自然地產生審美意象。而審美意象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每個孩子意象中各自顯現桂林山水的美景。結果他們紛紛把所獲得的內心感受,用最美的詞句去描述,甚至下了課,許多孩子還擠到我身邊,爭先恐后地說他們想象中的畫面和美的感受。
五、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中培養創新能力
新課程標準在能力培養方面強調:“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把每一個學生視為獨特的自我,以實現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發展自己的內在潛能為目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使每一個獨特的個體最充分地發展自己的潛能,進行創新,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一)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目標。由于遺傳基因、環境因素、成長經歷等方方面面的差異,學生的知識面、學習能力也各有不同。
(二)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性格不同就有不同表現,其表現之一為對閱讀材料感興趣的地方不同。就好像對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感興趣的語句、片段或問題往往各不相同。
(三)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例如允許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朗讀:有的默讀,有的輕聲讀,有的邊讀邊做動作助理
解……這樣學生就發揮了自己的潛能,大膽創新。
(四)讓學生自主選擇理解。因為每一個學生的閱讀,有著不同的側重點,每一位學生的理解,都與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生活經歷等有關。所以老師應該給予每個學生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把自己獨到的理解、感受盡情地表達出來。
作為一名教師,40分鐘的課堂我們要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要理解、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理念、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