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互動本質上就是相對獨立的學生個體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相互交流思想、相互推動的過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理解文本中的數學思維,就要求我們要能夠善于創造條件,提高課堂實效,使之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關鍵詞:互動;辨析;主體;情感碰撞
目前在數學教學方式上依然有很多的缺陷。在課堂,教師灌輸的知識較多,學生積極思考的較少;常常是紙上談兵,很少有實踐活動;傾向于關注結果,不注重過程;拼時拼力費力氣,最終檢測得不多,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不高。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在新課程倡導中,課堂互動是其重要理念之一。什么是課堂互動?本質上就是相對獨立的學生個體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相互交流思想、情感碰撞,信息傳遞,從而產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過程。它在形式上主要有兩種: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簡單地控制課堂、學生不再是靜坐蓮臺目似暝,而是雙方共同參與,積極探討、合作研究,在這個過程中,互相促進,教學相長;合作探討,互相交流,而不是“各自打掃門前雪”的孤立的“各自為戰”的學習方式,從而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學習效率。如此一來,要怎樣采取實際上有效的措施,課堂互動質量得到實際提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 引導樂學,激活互動
知之莫如樂之。教學互動必須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樂學。“樂學”主要體現為主動批判,能動創新。
(一)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努力去發現新知,而不是消極地、被動地聽,等老師提醒說“要記了”才懶懶地動一下筆。當學生自己開動腦筋了,去思考,主動地追求進步,才能夠對所學知識能真正有所理解,思維才能得到促進發展,智力才能得到有所開發,啟迪智慧。
(二) 善于求真合理批判性
互動性的升華主要體現于能夠發現問題合理質疑批判。當然,這是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作為前提,同時以發現問題量的積累,眼光的獨到來作為支撐的。批判的過程其實也就是質疑和問題的發現和合理的解決。學習必然需要質疑,思維需要質疑,創新需要質疑。質疑是基礎,是開端,是源泉。合理的批判性要求能夠求同中存異,進而煥發出自主的光彩。
(三) 發散思維展現創造性
創新是學習的過程的高級表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主動參與創新,并能夠真正學會創新。這就要求學生要注重知識的綜合,要學會否定與批判,要懂得借鑒與超越。發散思維,一題多解都是創造性過程的具體展現。“學而思不罔”“思而學不殆”就是這個道理。
二、 把握時機,促進互動
在新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看到課堂互動。這些互動就能夠提高課堂質量?其實,看似熱鬧哄哄的互動,只是花拳繡腿罷了,并不是隨意,單憑教師想當然的,就能夠體現出效果來的。這種隨意性的互動,嚴重者更是貽誤了課堂教學任務。真正的合理的互動,要能夠從教學的實際性出發,從師生的客觀情況出發,掐住最佳時機進行。唯其如此,才能盡可能發揮互動優勢。
(一) “動”在重難點
師生間的互動是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其內容服從于特定教學任務。所以,互動的內容設置要放到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上,才能使課堂教學效率突破瓶頸。互動的問題要能夠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心理規律的前提上來設計。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進行深入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及提高。所以,教師要真正吃透大綱、理解教材,把握重點、剖析難點,使互動的問題精準。同時,在互動的過程中,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各種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參與,使學生的思維在相互碰撞中生成知識,而非一問一答的過場形式。在數學題的解決,更是如此,只有真正解決了重難點,數學思維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 “動”在合作處
課堂互動的還體現在合作。在教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行為,都是發生在學生群體學習的環境之中。所以,合作的關鍵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疑惑的時刻。
在合作中,教師應努力創造一個生生互動的良好環境下,由師生到生師到生生,由個體到整體,引導他們多角度多層次多個方位的思考,在探索、思考、溝通、交流中找到問題的良方,而不急于告訴學生答案。這種敞開心扉式的敞篷互動,使課堂教學形成一個理解、互納的“學習共同體”,最終實現真正的課堂互動。
三、 凸現主體,優化互動
讓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落實,使學生在互動中對話,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一) 質疑中互動
思維是從質疑和好奇開端的。傳統的教學提問常常有道具化的特點:一問,一答,問答相扣,漸問漸入,答案唯一,最終以供出答案為教學的歸宿。這種道具化的教學模式,難以使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受到鼓勵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質疑,形成動態學習過程,且能夠進行自主性解決問題,并改變不良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有問題意識以及批判精神,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二) 辨析中互動
互動課堂的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要能夠落實學生的主體性,要能夠真正讓學生獨立思考于課堂。在課堂上,學生大膽想大膽說,自主地去探究知識,展開想象的翅膀任意馳騁,激烈爭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使得課堂教學在互動中充滿生機。
課堂教學充滿著互動,在互動中開放,呈現出真實的、多維的課堂生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理解文本中的數學思維,就要求我們要能夠善于創造條件,提高課堂實效,使之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參考文獻:
[1]鄭毓信.動態與省思:聚焦數學教育(下)[J].湖南教育(下),2012(12).
[2]丁堅鋒.探索創新尋求有效——從教學實例談“四基”落實[J].課程教育研究,2013(12).
[3]田紅梅.試談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策略[J].江蘇教育,2013(13).
[4]楊曉榮,徐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中的若干關系及其厘析[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4(10).
作者簡介:劉現賜,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