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紅
摘 要:音樂欣賞教學是激發學生音樂興趣、陶冶學生思想情操的重要途徑。結合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現狀,在分析音樂欣賞教學特點及意義的基礎上,探討了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重要內容。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還要通過音樂教學發展學生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音樂欣賞教學通過引導學生聆聽音樂,在此過程中感受音樂中的思想情感,體驗音樂之美、情感之美,從而不斷獲得思想的滋養和精神的熏陶,實現音樂教學的教育功能。因此,探究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開展情況和實施策略,對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實現新課程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現狀
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音樂欣賞是提高學生音樂興趣、培養音樂素養、陶冶思想情操的重要途徑。良好的音樂欣賞能力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重要體現,也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作用逐漸引起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音樂欣賞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在小學生群體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很多小學生不喜歡教材中的經典優秀音樂作品,偏愛社會上的流行歌曲,音樂欣賞課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同時,一些教師沒有認識到音樂欣賞課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較為隨意,選擇欣賞歌曲的時候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精心備課,導致學生不喜歡上音樂欣賞課,影響了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認識和審美情趣的提升。此外,部分音樂教師個人音樂素養不足,導致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開展教學,無法帶給學生美好的音樂學習體驗。由于個人能力所限,一些教師教學手段和課堂組織形式單一,學生逐漸產生審美疲勞,提不起學習興趣,音樂欣賞教學面臨尷尬的處境。
二、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
(一)立足學生實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只有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規律出發,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等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歌曲,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欣賞過程。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靈活安排教學進度,在進行音樂欣賞前可以先從播放學生喜歡的樂曲開始,找到兩者之間的聯系,順利過渡到學習內容,讓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狀態,聆聽優美的樂曲,享受到音樂之美,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普遍善于形象思維,在音樂欣賞之前,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是引導學生進入音樂氛圍的有效手段。音樂教師要結合所要欣賞的樂曲,綜合運用多媒體圖像、視頻等教育技術,為學生展現一個真實的音樂情境,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下體驗到引導帶來的美感,進而在濃厚的音樂氛圍中去聆聽、去思考、去感悟,發現音樂之美,欣賞音樂之美,進而讓學生逐漸喜歡聆聽音樂,熱愛音樂欣賞,獲得精神的滋養與提升,實現音樂欣賞教學的目標。
(三)引入情感元素,實現音樂欣賞中的情感滲透
音樂作品是人類思想和情感的結晶,蘊含豐富的情感元素。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和發現音樂作品中的情感素材和情感內涵,將自身和音樂作品的濃厚情感滲透到欣賞教學中,使枯燥的音樂符號轉化為靈動的情感元素,走近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對話和交流,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可以針對某一方面的情感素材搜集不同的音樂曲目,讓學生對比聆聽、欣賞,通過對比不同曲目的特點和體驗作品中傳達出來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加深對經典樂曲的感受和理解,從而獲得更加豐富、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在音樂欣賞中獲得自身的進步和發展。
(四)創新教學形式,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果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形式單一是影響音樂欣賞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創新音樂欣賞教學形式是一個有效途徑。音樂教師必須努力學習音樂專業知識和現代教育手段、教育技術,逐漸減少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不足,提升音樂欣賞教學的效果。在音樂欣賞課堂組織形式方面,可以通過開展課外音樂欣賞、音樂欣賞競賽等活動,讓小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聆聽音樂,認真體會樂曲中的內涵和情感,然后積極進行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提問、評價等方式與學生交流,啟發學生在聆聽過程中認真思考,使學生積極融入音樂欣賞課堂,引導學生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熱愛音樂,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總之,音樂欣賞作為一門聆聽的藝術,蘊含著豐富的音樂元素,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作為音樂教師要通過有效的音樂欣賞教學形式讓學生體驗到音樂之美,感悟音樂中蘊含的精神力量,不斷促進學生個人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凱妮.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J].黃河之聲,2017(19):47.
[2]張宇池.試析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1):155-15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