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友
摘 要:作文寫作在小學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課程內容,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寫作是有效運用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認識自我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融入閱讀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收集更多寫作的信息和素材。主要分析和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通過閱讀為寫作提供更多的基礎,因此在小學寫作中重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有效方法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教學的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學生對寫作都提不起興趣,主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必須積極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寫作有更多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在一起是寫作教學的新型模式,語文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只有不斷地吸收內容才能提升傾吐的水平,只有強化學生的閱讀,才能讓寫作更加精彩有趣。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探討了閱讀促進學生寫作的有效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語文教材有到很多有意義的文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的句子詞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通過對文章詞語以及句子的教學,讓學生對文章閱讀有更多的興趣,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多媒體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多媒體展現的效果,忽視了對教學文章的深刻講解,學生對文章閱讀也不夠用心,無法引導學生更好的感悟到語言文字的精髓,從而影響學生自身文學素養的提升。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動力,只有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寫作中得到發揮。比如在小學語文《柳樹醒了》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熟悉,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用喜歡的語言來贊美春天。這種教學可以讓學生對文章有更多的興趣,學生從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
二、培養閱讀習慣,開闊視野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對知識的積累,而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積累知識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更好的開拓學生的視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和勤于動手,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把優美的句子記錄下來,在閱讀完文章之后應該寫下自己的感受。另外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時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之上,教師應該積極拓寬學生閱讀的面,比如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閱讀的書籍,讓學生自主上網搜集有價值的閱讀資料,組織學生創辦班級的讀書角,讓學生之間的書籍能夠相互交換分享;學生大量的閱讀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還讓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開拓學生的視野是促進學生寫作的有效方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對這一方法的運用。
三、學會觀察,學會思考
很多文學作品都來源于生活,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是很好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和思考。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比如在學習《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供學生欣賞,讓學生對紫丁香有一定的認識,然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觀察自己身邊的植物,并對它進行描述;這個學習任務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生活實際中更加用心的觀察和思考,豐富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內心世界和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在小學語文寫作過程中主要就是學生對自己內心和思維的一種表達,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但是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往往很難將自己內心的東西表達出來,寫作的時候頭腦一片空白。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給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將看到的事物在班上與同學進行分享,讓學生的語言思維更加活躍,這是提升學生寫作的水平的有效方法;當然教師在學生用語言分享自己思維的時候應該給予一定的指導和肯定,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升,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小學語文閱讀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寫作,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積極創新語文教學模式,將多媒體手段有效地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培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學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語文寫作教學更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把語文閱讀與寫作結合在一起是語文教學的必然模式,教師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入手,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何萬祥.關于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反思[J].內蒙古教育,2013(22).
[2]戴廣留.小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4(22).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