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健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外顯思考過程,內增推理能力,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策略。
關鍵詞:外顯思考;推理;小學數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僅提出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且有許多新的教學模式亦被積極運用到了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活動時教學模式便是其中之一。實踐證明,以活動的方式展開教學,有助于對教學質量與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故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務必對活動教學給予足夠重視。
一、適時點撥,融會貫通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許多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也逐步顯現,故而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已勢在必行。對教師而言,若僅是懂得單純地講解知識,則勢必無法滿足當代教育事業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要求,而學生若僅是單方面地接受教師灌輸,則勢必也難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鑒于小學數學,其各章節知識之間本呈現出環環相扣的狀態,故教師的教學也應適時地將舊知識穿插到新知識的教學之中,以實現對此前學習內容的鞏固,并由此而過渡到新的知識上。
如當進行“工程問題”的相關內容教學時,基于以下兩個經典題例,例1:某公路共長80 km2。若A隊單獨修建需20天,B隊單獨修建則需15天,請問,AB兩隊合作需花費多少天?例2:某公路共長500 km2。若A隊單獨修建需20天,B隊單獨修建則需15天,請問,AB兩隊合作需花費多少天?基于以上題例,學生經過解答發現,即便兩個工程,其工程總量不盡相同,但最終得出的結果卻出奇的一致,教師可順勢引導學生,即將工程總量視作單位“1”,由此不僅實現了新舊知識間的有效融通,且通過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亦理解了將工作總量視作單位“1”的道理。
二、激發學生興趣及自我主動參與意識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小學階段的學生,因其年齡尚小,故很難保持長時間地保持注意力集中,而當其遇到自身不感興趣的事物時,此種表現將尤為突出。對此,要想確保理想的教學效率與效果,積極致力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方式是關鍵。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許多,如針對“求未知加數”的相關內容教學,若教師摒棄傳統教學方法,并以“猜數字”的方式創設趣味性的游戲化情境,則勢必有助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此同時,既未“猜數字”游戲,那么教師便應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如此還將有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展。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嚴格把控活動難度,且需做到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如此方能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三、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數學本來源于生活,對此,若小學數學教師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將教學與學生生活相結合,則不僅能營造出較為真實的教學情境,且能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基于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能讓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故在方便學生理解同時亦能在極大程度上提升教學自身的教學水平,繼而逐步增強學生自主思考與實踐動手能力等數學綜合能力。
如當進行重量單位“克、千克”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便可通過開設超市的方式來展開教學。而在課程開始前,促使學生初步了解本章節的教學目標,教師亦可布置適當的預習任務,以便節約課題的引進時間。至于對重量單位的認知,通過之后的買賣活動,如在稱物體重量時,學生便能對重量單位有一個直觀化的認知。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引作用,尤其是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務必及時糾正其錯誤。當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后,教師便可基于學生當前的活動分組,將活動改為競賽,由教師出題,而學生則以小組為單位回答問題,最后,通過計算小組答題得分,對其中的優勝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欲望不僅能得到極大的增強,且對重量單位的理解亦將更加深刻。
當然,除了以上案例可用于幫助學生理解重量單位外,其他許多生活實例亦能被運用至小學數學課堂,如針對錢幣的認知,教師便可通過模擬生活小超市,對學生喜愛的生活物品予以明碼標價,然后引導學生以錢幣購買物品,如此一來,通過錢幣與物品之間的聯系,便能幫助學生認識錢幣的相關知識。
又如,當進行左右的教育問題時,教師可選擇播放相應的歌曲,如此一來不僅能極大地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且在歌曲的輔助下,更容易幫助學生分清左右??傊ㄓ蟹e極聯系生活,方能讓學生理解到學習數學對實際生活的巨大幫助,繼而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促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理解并掌握小學數學的相關理論及知識,進而保證理想的教學效率預習效果。
總之,要想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便不能始終沿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而針對活動時教學模式的運用,教師亦需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及思維特性,如此方能讓小學數學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并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確保理想的教學效率與效果。
參考文獻:
[1]徐解清.數學核心素養:從內隱走向外顯:《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教學思考[J].數學通報,2017,56(7):24-27.
[2]陳宜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若干思考[J].福建教育研究,2016(8):29-30.
[3]仲秋月.建構推理模式,學會數學思考:小學數學推理能力培養的教學研究[J].新教育(海南),2016(14):28-2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