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的發展下,要求小學數學教師發展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對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素養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議,以供相關學者進行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 教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40-02
引言
我國教育部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意見中指出,核心素養教育是落實新課改的基礎任務。對此,我國相關學者將數學核心素養教育劃分為了三個部分,即數學文化、教學能力以及數學價值。促使小學生欣賞數學、喜愛數學,從而達到“教”與“學”的目的。
一、數學文化是教學的基礎
第一,教師應建立全面的數學知識體系,有利于從不同的角度來為學生解答數學問題,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熟知數學基礎知識、了解教材的基礎結構、掌握教學手段,把控教學過程。同時,教師更應該認識到數學的抽象性特點,通過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等進行分析,并結合數學實例進行解讀,便于學生掌握和吸收教學中的知識點,確保教學效果。另外,中小學數學有較強的關聯性,尤其是小學中高年級的教學,其數學運算等課程等與初、高中函數有明顯的關聯。需要教師將這些內容穿插起來,形成橫向或縱向之間的聯系,補充課堂、教材中的不足,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第二,良好的教育理論可以指導教師進行實踐教學,幫助教師掌握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引導學生探究數學奧秘。例如,以心理學為例,教師在講述新知識時,可與舊知識聯系在一起。如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個人獲得幾個?6個桃子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獲得幾個?前后問題存在明顯的差異,可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認知沖突,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欲望,并對現有的認知進行推翻與驗證,從而獲取新知[1]。
二、教學能力是教學的核心
傳統的教學理念下,需要教師將教材內容解讀出來,由學生進行理解和吸收。小學數學教師在解讀教材時,既要立足于科學實際,又要創新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思考、探究,從而解決實際問題。當學生遇到重點、難點問題時,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吸收程度,并采用適宜的方法來挖掘教學內容,使其與學生的知識體系相連接,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的實質。
此外,做好教案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核心素養教育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應開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重點對設計內容進行分析,哪些內容可以開動學生的大腦?哪些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哪些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等。同時,還要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例如,以三年級《時、分、秒》一課為例,需要學生正確認識時間單位,掌握各自的換算內容。很多小學生對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缺少關于秒方面的體驗。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學生通過具體情境來進行體驗。一般可采用讀漢字、摸脈搏等活動,幫助學生來體驗秒的時間概念。另外,還可引導學生將秒與“光陰”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精神。
三、數學價值是教學的根本
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素養,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數學情懷為目標,從而展現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與效果,并與學生的終身發展聯系起來,使之真正成為一門教育的學科。因此,需要教師不僅要明確數學知識的作用,還要掌握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思想價值、文化價值、人文價值、美學價值等,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數學是一門理性的學科,要求學生運用理性精神來探究問題的答案,并經過一步步的推理、證明,從而揭開數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促使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并在眾多解決方法中尋求最優解,以實現數學的綜合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時刻堅守核心素養教育這一宗旨,將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結合,強化跨學科核心素養教育效果。可將勇于創新、團結合作、誠信友善、人文情懷等品質傳授給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同時,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好教學反思工作,了解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通過每一堂課、每次活動的改變來提高教學效果,并最終將核心素養理念轉換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不斷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萍.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7,(05):44-47+83.
作者簡介:
廖鋼焰(1970-),女,廣西桂林人,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