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君
[摘要]網絡教研的實施是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網絡教研平臺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網絡教研通過專家引領、教師互助、師生互動、教師反思,引領廣大教師逐步走向自主開放、協作創新的成長之路。網絡教研不僅僅是一種參與形式,也是一種行為變革,更是一種創新,它對教師教研質量的提高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網絡教研;專家引領;師生互動;反思成長
新課程改革以來,相對薄弱落后的師資隊伍與新課程需要的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能力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為解決這一矛盾,以UC、QQ、微博等為平臺的網絡教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網絡教研平臺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和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建立開放、交互動態的網絡平臺,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是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網絡教研平臺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教師陳舊的教研觀念,使教師逐步走向自主開放、協作創新的成長之路。
一、網絡教研之專家引領
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們體驗著探索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快樂,體驗著創新帶來的碩果,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部分新課程理念產生疑惑,感到迷茫,這就需要專家給予及時的關注與指導。在傳統的教研活動中,常常是由專家或領導主講,其他教師參與討論。這樣的形式十分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虛假教研。而網絡教研,突破了專家、教研員與教師只能小范圍、短時間互動的局限,大大放大了專家、教研員和骨干教師的作用,使教研的全員參與,大范圍、多層面、經常性交流變成了現實,實現了教師與能手、與精英、與專家的在線交流、探討、合作、學習,使得一線教師能夠在更廣闊的范圍內獲得專家的專業引領、經驗的廣泛傳播、問題的多點求解、難題的集中攻克。通過網絡教研,專家可以定期參與討論一些疑難問題,與一線教師“零距離”交流,這樣既解決了一線教師的困惑,也讓教師可以暢所欲言地發表真實言論,這對專家了解基層、調整方向也有極大的好處。上學年,每周三下午我校科研室都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集中聽教育專家吳正憲老師的網絡講座《數字資源在小學數學教與學中的應用》,吳老師從《新課標》簡介、數字資源項目的價值、如何利用好資源以及對數學教師的基本要求等方面進行了全新的解讀,大家都受益匪淺。
二、網絡教研之教師相助
教研必須以教師的發展為本,必須確立教師在教研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教研的主人,通過教研來培養教師、提升教師的素質。教師作為單個個體,雖然具有相同的基本條件,但由于工作單位、工作環境及個人基本素質的不同,多年后,他們業務素質的差異就會顯現出來。網絡教研平臺避免了教師之間面對面交流的尷尬,使得同伴之間能說真話、敢說實話。網絡教研,也因為它的共享性使得人人參與、個個發表意見成為可能,教師們通過閱讀交流空間中論壇上的帖子或博文能夠了解各家觀點,參與研討、相互學習能夠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師與教師間的互動。
1.建立學科學習網站
我們將學科學習網站的功能定位為開辟示范課堂,為教學研究拓展空間;注重理論研究,為教師提供教育教學信息;立足資源建設,為教育教學創設優質服務;開發交互功能,為教學參與者構建交流平臺。學科學習網站中至少包括以下功能模塊,并且隨時都在更新頁面。(1)教研組教研、教學參考資料庫。(2)教師教學成果庫。包含電子教案,課件,優秀教學課例,教學案例,與現行教材配套的錄音、錄像、多媒體教學軟件,學生作品,教學成績,教師檔案和成長記錄單等。(3)教育科研管理平臺。包含各類課題、教學論文。
2.教師依托教育博客,促進自我反思,提高專業素養
教育博客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最佳技術支撐平臺和網絡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可利用教育博客的寫錄、分類、更新、互動等功能,記錄生活感悟、讀書筆記、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隨筆、教研論文等,為教學研究提供素材、為工作總結準備材料、為管理工作積累經驗。在進行知識梳理與積累的同時,閱讀其他教師的博文,可以了解到發生在別人課堂上的事件及當事教師的思考,實現相互交流、智慧共享。
3.教師通過在線研討和教育論壇,實現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在線研討和教育論壇是教師成長的搖籃,是一個貼近一線、貼近課堂、貼近教師、貼近學生的學術研討平臺。在研討和論壇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版主、網友的帖子或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獲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學經驗;可以提出問題尋求幫助,實現同伴互助;還可以參與各項教研活動及學術討論,得到專家的引領。在線研討和教育論壇為教師們創造了一種積極和諧的學習環境,成為越來越多教師耕耘的花園、精神的家園、成長的樂園。當教師將自己遇到的問題發貼到研討和論壇平臺時,閱讀者讀貼,對帖子所介紹的問題、現象或是詢問,或是答復,或是表明自己的觀點,這些都有利于促進教師的進一步反思,實現從現象到問題原因的探究,實現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三、網絡教研之師生互動
現代教育理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網絡教學與學習指導相結合,使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的交互作用,達到獲取新知識、培養高能力的目標。通過網絡渠道進行交流,可以克服學生的“怯師”心理,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各抒已見,從而讓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有助于建立新課程理念下的新型師生關系。學生在通過網絡平臺與教師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可以以昵稱的形式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教學風格、工作態度等進行評價,提出建議或意見,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工作指明方向。
隨著微博、微信、微視頻的快速發展,我們悄然邁進了一個“微”時代。微課是一種符合信息時代和教育教學規律的全新教學資源。我校為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開設了微課堂,促進了師生的網上教學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對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我校數學教師錄制了百余件微課教學課程,如《如何認識角》《位置與方向》《克與千克的認識》等,圖文并茂,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微課研究的優點很明顯,就是課例簡單,學習內容與目標單一,學習和研究時間節約,教師從“微課”中可以受到啟發,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遷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之中。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有助于教師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
四、網絡教研之教師反思
教師通過網絡教研平臺可以自由地表露自己的心聲。在教學活動中的體會感悟、讀書心得、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隨筆、教研論文等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送到交互空間。同事們通過細心研讀,對空間中的問題、現象可以進行詢問,也可以給予答復,還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這些都能促進教師深層次的反思,實現從現象到問題原因的探究。另外,通過研讀他人空間里的文章與信息,可以了解其他教師對教學工作的認識、見解與思考,進而思考自己教學中的問題與困惑,提高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和專業素養。
綜上所述,網絡教研不僅僅是一種參與形式,而是一種行為變革,更是一種創新教研,它對教師的教研動力和教研活動質量進行著無形的深度催化,有必要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陶立國.讓網絡教研促進教師成長[J].教育藝術, 2016, (11).
[2]李晶.網絡教研的探索與實踐[M].長春:長春出版社,2011.
[3]陳莉紅.“微教研”從一題、一課、一本書開始——數學互聯網十研修方式探索與實踐[J].江西教育,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