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璘
摘要:《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了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即: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以及文化理解。這樣就對中小學的美術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自2017年開始,學校根據新課標提出美術教學改革,為此根據學生的個人發展、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學校的發展方向等方面考慮,開設“中國書畫”課程,包括中國畫和書法兩門課程,所以以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為本的“中國書畫”模塊教學實踐的策略研究是本論文的重點內容。本文主要講述兩個部分:一是分析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第二是以核心素養為理論依據重組“中國書畫”模塊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多元化教學評價四個方面探究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下的“中國書畫”模塊教學,研究如何有效開展書法和國畫兩門課程。
關鍵詞: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學科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J20-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204-01
一、背景分析
1.在2016年中國教育界最熱門的話題是什么?應該莫過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同年,教育部組織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提煉出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在高中美術學科中,提出了“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五大學科核心素養。而作為我們這些美術教師最關心的應該是如何把核心素養落實到美術學科的實踐教學中。
2.在仔細研讀《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我們可以發現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選課模式、課程內容、課程平價等方面的轉變與更新。于此同時,“美術核心素養”更加明確化,但同時,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所開設的美術選必修課程都肩負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等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重任。我們在接下來的教學任務中也將圍繞著核心素養展開教學。
3.在我校美術課程改革時,對高二年段學生做相應調查,在對于美術課程的幾大模塊的了解程度中,大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但同時,我們必須了解,一個國家的藝術文化根基,是其發展的動力,一個學生對于文化的了解與熱愛,是一個人的內涵。于是,在相應的美術課程開設中,我們希望開設的課程能夠讓學生了解并熱愛中國傳統藝術,考量以下幾方面:學生的個人發展、教帥的專業技術能力、學校的發展方向等,選定中國書畫模塊,開設相關課程,包括中國畫和書法兩門課程。
二、培養美術核心素養的實質與意義
美術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國民教育改革的推進,美術教育的重要地位一再被強調。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也回應了美育中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理念,對不同年齡、不同對象、各個層面的美術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我們開設的“中國書畫”模塊中中國畫、書法兩大課程也積極構建起一個自下而上的核心素養教育體系。在課程教學中,我們不是簡單的書法繪畫的知識與技能傳授,它是將書法或者國畫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對傳統中國藝術的情感態度進行整合,在教學實踐中,要在延伸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以及多元參與的教學評價等方面深入研究,開展以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為本的中國書畫教學,由“知識核心”時代向“核心素養”時代轉變。
三、美術核心素養在課程中的凝練
(一)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的相關性
在了解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以后,我們發現,在課標的課程目標上也體現出核心素養,“圖像識讀”即識別圖像的形式特征,分析圖像的風格特征和發展脈絡,理解圖像蘊含信息。“美術表現”即運用多種工具、材料和美術語言創作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內涵的美術作品級其他表達圖像的視覺形象。“審美判斷”即依據形式美原理分析自然,日常生活和美術作品中的美,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創意實踐”即具有創新意識,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創意,并使用美術的方法和材料予以呈現和完成。“文化理解”即從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術作品,認同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尊重人文化的多樣性。正因為如此,在“中國書畫”模塊的教學中,我們才積極從文化知識以及技能的傳授向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完善其健康人格的轉變。
(二)學業質量評價使美術素養各級水平具體化
針對各美術學習模塊,課程標準中制定出了學業質量的評價標準。研制各學習模塊的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始終要與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進行聯系。也就是說,制定的各學習模塊學業質量評價標準應該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各級水平的具體化。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針對“中國書畫”模塊在研制學業質量評價標準時,形成基于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在把握人才培養要求、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教學設計和實施水平中發揮作用。
四、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
凝煉出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并加以界定之后,問題就轉向了如何幫助學生形成這些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在“中國書畫”模塊教學中,如何將書畫知識、技能轉化為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呢?
(一)“中國書畫”模塊課程設計
在“中國書畫”模塊教學中,開設中國畫和書法兩大課程。兩大課程都在做到“教學評”一致性,首先,在中國書畫課程學習中,了解書法繪畫的的形式特征,分析其的風格特征和發展脈絡,理解中國書畫所蘊含文化訊息。
課程第二步,運用多種工具、材料和美術語言創作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內涵的美術作品。當然,在此基礎上,我們為做到核心素養中的“審美判斷”與“創意實踐”,積極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創作中加以提升核心素養。
最后,從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術作品,認同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尊重人文化的多樣性。
(二)利用學業質量水平促進核心素養形成?
如何將核心素養轉換為可觀察的外顯表現,在課標中學業質量的提出,是有重大意義的,依據學業質量水平的衡量維度,我們把中國書畫設置水平1、2、3質量描述,對學生的掌握程度,有了更加詳細的劃分,學業質量水平成了學生階段性評價、考試、以及對應高考或者高等院校招生的重要依據。
中國書畫中學業質量水平體現了其具有層次性,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學習知識內容,無論書法課程還是中國畫課程,學生的學習都是分單元學習,從而達到核心素養的要求,每一個水平都從藝術特點、實踐創作、情感體悟幾方面展開。
(三)教學內容編排體現核心素養理念
“中國書畫”模塊的學習中,在過程中學習并不是接受不可置疑的知識與書畫技巧,而是去嘗試、想象、調查、反思、分析、比較、研究中國畫和書法知識與技能所產生的過程,及其背后的原因與聯系。
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習得此種知識與技能,更是將此過程中的思維、行為和態度內化到自身思維觀念之中,從而改變自己以及對于藝術的認知、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同時,我們在后期的課程學習中,強調在學校里掌握書畫技能之后,可以遷移到以后類似的藝術活動中。以至于還能思考并領悟到在,中國書畫”背后所蘊含的人生精神、態度與境界,而這也就是的美術核心素養所在。
五、結語
在藝術教育中的“核心素養”不是“教”出來,而是在藝術過程之中“浸潤”出來的,是長時間的“育”化過程,“中國書畫”模塊教學中,我們關注的也是長期寬容的、開放的、豐富多彩的中國畫和書法藝術過程如何傳授技能,幫助學生完成中國畫和書法創作,在不斷的臨摹與創作過程中增加藝術感悟,最后轉化為內在的藝術文化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