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關鍵詞】 班主任;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自信心;
責任心
【中圖分類號】 G63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7—0034—01
班主任是集教育、教學、管理于一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學校整體管理工作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目前正值素質教育的時期,班主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的顯現,會或多或少的影響著他本人的各方面素質的提高。班主任只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用愛心來感染學生,管理學生、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才能使學生學會、學活、會學,從而營造出一個團結友愛、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班集體。
一、管理學生重在教,不在訓
班主任對學生必須嚴格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曾聽說過這樣一則寓言: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一位商人獨自走在荒野里,走著走著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撿幾塊石頭吧,對你有好處”。他聽從了,撿起了兩塊石頭,又繼續往前走。天亮了,他低頭一看手里拿的竟是兩塊黃金,他真后悔當時沒多撿幾塊。其實,我想教育也是這樣,在學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引導他、提高他們生活、生存的本領。當他們犯了錯誤時,我們拿出真心幫助他,指點他,煥發起他們改正錯誤的強烈愿望。但嚴格不等于嚴厲,不能使師生關系像“貓和鼠”那樣,在學生有錯時就嚴加訓斥,而不去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不去傾聽他們的心聲,這樣的教育就大打折扣了。
二、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很多班主任在談工作經驗時,都談到了要愛學生,多表揚學生。其實我覺得班主任對學生的最大褒獎莫過于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才能了解學生,更好地同他們溝通;也只有尊重和信任學生,才能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夠自覺學習。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批評是難免的,但要把握尺度,如果超過了這個度,就會刺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從此一蹶不振,失去了學習的信心。為此,要巧妙地把握批評的藝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感化。以朋友的口吻把話說到學生心理去,避免空洞地說教,讓學生愉快地、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改正錯誤。
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美好生活的源頭。缺乏自信心的人,即便他有多大的潛力,多么高的天賦,多么優越的條件,多么寶貴的發展機會,他也不會取得成功的。自信不僅給予孩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而且會使他的身心所有潛能極大地激活起來,超水平地發揮。孩子的自信心需要保護的,不然就會慢慢地喪失掉。保護孩子自信心的最好辦法不是對于失敗的安慰,而是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一般說來,成功機率越高的孩子,其自信心越強;經常失敗的孩子,其自卑感就越重。
四、要有責任感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常見有一類人,他們頭腦聰明也很能干,但卻工作平平,甚至常出紕漏,究其原因,周圍人的共同看法是,此人缺乏責任感。相反,另一類人并無過人之處,但做事卻目標明確,堅毅果斷、敢做敢當、事業有成,具有很高的成就感和信譽度。分析原因也很簡單,此類人,對人、對事、對工作有強烈的責任感。可見,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高度體現。老師為人師表,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孩子們最值得信賴的人,熱愛學生是老師的天職,在任何情況下,老師都不應該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和方式去傷害孩子,更不該“心罰”或變相“心罰”孩子。如果那樣,則是老師的失職,學校教育的失敗!俗話說“良言入耳三冬曖,惡語傷人六月寒”。教育成功的老師是深悟“良言”妙用的。他們善于觀察揣摩學生的心態處境,然后選擇時機有針對性地用“良言”撫摸他、溫暖他、激勵他。
五、放下架子,主動接近學生。
要了解學生,確立學生主人翁的地位。只有深入了解了學生的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發展特點,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教師應該始終明確自己的身份是學生的服務者、學習的引導者和興趣的激發者。只有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行為的主體,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一被激發,他們就會自覺地要求學習,自然地要求上進,能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學生的個性會得到全面的展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要我做人”為“我要做好人”。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班主任工作是一個細致入微的工作。如同春雨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當好班主任,就要“貴在真愛,重在誘導”,從而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只要我們用真心去深愛每一個學生,著力培養學生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為他們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領略人生的真諦,我們的學生就都將成為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將來為祖國的事業增磚添瓦,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