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學斌
【關鍵詞】 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9—0059—01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就是要讓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出于教學目的的需要,依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創造出師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統一、融洽和步調一致的情緒氛圍,它對于課堂教學起著很重要的影響作用。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如何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借助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
二、 用猜想和驗證來創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識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猜想與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展。例如,在教授“年、月、日”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一般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的時候,卻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這時,我便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引導他們進入新課。同時,我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
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學習知識后又將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們的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境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授應用題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整理數據,提出數學問題。課堂上,學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素材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學得很有興趣,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四、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這是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的意圖之一,游戲中創設問題情境正是落實編寫意圖。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學生“入境”,使學生產生“入境始入親”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善于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好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調地參與到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揭示、形成過程,必將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五、通過設立疑點創設問題情境
現代教學論認為:激疑是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會導致創造意識的萌發。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適當設置疑點,創設教學的最佳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學習興趣特別濃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別迫切,讓每個學生都處于驚奇、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中,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