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旭杰
【關鍵詞】 歷史教學;多媒體技術;優勢;弊端;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9—0085—01
眾所周知,多媒體技術能夠傳輸文字、聲音、圖像等多個方面的信息,其對于教學的過程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歷史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雖然能夠給教學過程帶來很多便利,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將其有效地應用于歷史教學中,將對廣大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優勢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使知識更為形象立體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獲得更為生動直觀的感知,這對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也能夠將傳統教學中刻板的課本內容用聲音和圖像等形式呈現出來,增強學生的關注度,提升學生對歷史課程的興趣,產生學習動力。
2.為教學過程提供便利。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是在黑板上書寫知識點,不過,當課本中知識點較多時,無法將其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鐘時間內講完的狀況便時有發生,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不得不拖堂。但在使用多媒體技術后,這樣的情況將徹底改變,它能為教師節省大量課堂時間。除此以外,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中,一些抽象的、無法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的難點和重點,在應用多媒體后,將更為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切實做到將教學效率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弊端
1.兩極分化的情況比較嚴重。在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很多高中歷史教師對于多媒體技術的看法存在著兩極分化的情況。一些教師對于多媒體技術完全依賴,認為其能夠完全代替傳統的教學過程;與之相反,另外一些教師則認為歷史課程的教學過程與多媒體技術沒有太多關系,教學過程中沒有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必要。這兩種觀點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是一種不完善的教學理念,是對多媒體教學不全面的認識。
2.教學過程中的素材選取不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選擇與課程相關的素材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素材選取得恰當,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使教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教師忽視素材選取的重要性,在此環節不用心,敷衍了事,將一些與課本內容沒多大關系的素材生搬硬套在具體的教學中,則無法提高教學效率,更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誤導,擾亂學生的思維。因此,當面對發達的網絡中紛繁復雜的各種素材時,我們必須科學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強教師對素材選取的決定作用,避免只注重歷史素材而忽略教材的這種本末倒置情況的發生。
3.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首先,一些教師在課堂上過分關注課件的展示效果,而將概括和歸納知識點并進一步總結的過程忽略了,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缺乏足夠的互動,進而導致教師的指導效果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都不能很好地實現。其次,一些歷史教師在進行課件制作時由于只關注課件是否漂亮,從而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花費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上,但是對于教學內容的細化以及教學中的重要知識點則完全拋之腦后,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僅僅被課件的表面效果所吸引,并未將注意力放在真正的歷史學習上。
三、對策
1.正確認識多媒體在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在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歷史教學時,需要明確多媒體技術與教師、學生之間的關系,分清主次,并且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的過程合理結合。在課堂上,教師應明確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地位,將自身的引導作用發揮出來。同時,教師在進行課件制作時需要認真負責,將講解、提示以及對學生的啟發過程做好,更好地將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與教師進行積極的互動。
2.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使用多媒體技術需要與教材緊密結合,切不可主次顛倒。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視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要懂得教學方法的選擇完全取決于教材內容,不能夠與教學目標相偏離。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教師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有選擇地進行使用。如在進行各種歷史資料和圖像的展示時,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以便具體形象地給學生展示相關的信息。但是如果在教師只需進行口頭講授和引導就能夠使學生將內容理解,并達成教學目標時,那就不需要使用多媒體技術了。這樣不但能夠實現時間和資源的節約,還能夠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使教師更好地去了解學生的情況,并且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使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及學生教與學的效率都實現提升。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