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鳳
摘要: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數學教學要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必須以人為本,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但初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都不盡相同,所以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能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快地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方法
教學顧名思義是有”教”和”學”組成的,但是重在學,因為教學的目的和目標就是讓學生學到教的知識,最后學生能有所收獲,從而使得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得到提升。學生作為個體,每個人在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智商等方面是存在差異的,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整齊劃一,毫無區別的開展統一教學,肯定會影響教育教學的質量。初中數學學習內容較為復雜,難度系數較大,每位學生的學情肯定是不一樣,那么教師應該摒棄以往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維,做到因地制宜、因生制宜,采取有效對策,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實現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即分層教學。分層教學尊重了教學個體的差異性,也體現了教學的針對性,一定程度上落實了新課改的理念,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
一、了解學生情況
分層教學并不是簡單的把學生分成一定的層次,而是依據教學內容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環境和條件等相關因素,通過整合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教學目標開展梯度化的教學,在此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獲得了尊重和發展,他們的個性和能力得到提升。分層教學模式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后做好學生之間的搭配和配置。分層教學的目的不是分開授課而是實現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分層的過程中教師要客觀的分析學生,盡可能詳細的了解學生,依據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數學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進行分層。分層之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各方面都很相近,溝通起來比較暢通,學習進度也比較好統一起來,無論是新授課還是作業練習課,都能很好的做好教學設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處在一定層次的學生并不是始終不變的,而是呈現出一定的動態化,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變化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及時適當的調整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這樣的分層才是有效的。一般來說,依據一定的標準來分層,都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每一個層次要有一個負責人,及時的與數學老師溝通,以便調整教學內容。對中低層次的學生,數學教師要多鼓勵,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并且處理好每個層次之間以及層次之內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與合作關系,讓層次化教學更加有效。
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
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每節數學課都要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如何?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如何設計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索、討論/如何把例題分解和組合?哪個地方該精講,哪個地方該讓學生去探求?如何設計各層次學生的作業等等。
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做到梯度授課
分層教學涉及的范圍較廣,有課前預習分層,有課中教學分層,有課后復習和練習分層,其中最為關鍵的,也是難度系數最大的就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層次化設計,這也是實現分層教學模式的核心所在。課堂是一個完整的統一的課堂,面對的是全班學生,如何故意隔離學生之間的授課內容就顯得課堂比較松散零碎,也會顯得非常的混亂不堪,為此,教師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性與完整性。分層教學重在”層”而不是”分”,所以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要把握住課堂的節奏,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讓他們掌握住基礎知識,對于中等的學生要盡可能的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拓展應用,而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則是要深化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說,成績較好的學生學習習慣也不會太差,所以在課堂管理上,可以適當的采取”放養”的方式,對于低層次的學生要強化學習習慣的引導,多采取鼓勵的方式,讓他們找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信,鼓勵他們進步。
四、設計梯度作業,做到難易適中
初中數學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需要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練習,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精心設計,否則沒有一定的目標和標準,學生在預習和練習的時候也找不到定位。在預習的時候,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也要設計不同的預習目標,低層次的學生掌握概念、公式等,做到理解、對于中間層次的學生能理清課堂學習的內容,能簡單的處理一些課后練習,而對于高層次的學生則要求學生在預習之后能大概的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基本上處理好相關牽扯的數學問題。在課后的練習作業設計上,要做到層次化分明。因為太簡單的話,成績好的學生感覺到做起來沒有意義,太難的話,成績不太理想的根本做不出來會打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所以設計梯度化的數學作業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做到難易適中。
五、革新評價策略,做到差異評價
在分層教學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層次化教學那就是教學評價。隨著社會的發展,尊重學生已經成為新課改的必然要求,每一位初中生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他們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許,在學習上學生成績優劣都渴望得到認可,也都希望自己能進步,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巧妙的評價,實踐證明有效的課堂評價已經成為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課堂評價中要做到及時、準確、對于中低層次的學生,要以鼓勵為主,多表揚他們的有點,逐步的恢復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對于高層次的學生來說,要在鼓勵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在讓他們感受到危機感的同時,樹立競爭意識,這樣才能調動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實現有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