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狀況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于健康問題的關注越來越密切。終身體育意識逐漸成為高中教育改革后體育教學中注重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高中體育課程不僅要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體育知識的學習,提高體育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將體育鍛煉成為自己的生活習慣,發揮體育增強體魄和強身健體的作用,本文簡述終身體育的概念,針對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提出在高中體育教學關于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中體育 ;終身體育 ;意識;培養
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中體育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學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奠基和提供指導性的作用。現如今,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大,大部分學生寧愿在體育課上自由活動而不愿意進行體力消耗。因此,高中體育教學應該提供更多樣化的體育鍛煉方法,讓學生喜歡上體育鍛煉,從而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在高中體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體育實踐吸引學生愛好體育是有必要的,但是更為關鍵的是要在思想上引導,讓學生樹立自我鍛煉的體育意識,才能進一步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促進高中體育教學的發展,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術鍛煉能力。
一、終身體育意識概述
20世紀60年代末,體育領域出現終身體育的概念和思潮,思潮主張體育應該貫穿與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中,不應該在時間上有所限制。終身體育意識就是主動在頭腦中建構終身學習體育知識,終身進行身體鍛煉的意識。一個人人如果培養了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觀念,就會把體育當做生活的重要內容。終身體育教育也是終身教育的組成部分,都屬于自主性學習的范疇。終身體育除卻接受學校教育的時間外,其他時間沒有專業老師進行指導,缺乏專業的體育鍛煉環境和條件,需要學習者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體育學習。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的意識,就是以學生為體育運動的主體,引導學生堅持不懈的進行體育鍛煉和學習,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濃厚興趣,全面掌握體育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高中體育教學由于體育成績不被計入考試成績,因此一直被當作副課看待,高中體育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現狀不容樂觀。首先,教師普遍忽視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的意識,對體育教育和體育鍛煉的意義和作用缺乏正確的理解,以致學生不能全面掌握和學習體育技能,終身教育意識薄弱。其次,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缺乏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再次,大部分高中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陳舊落后,依舊仍是傳統的籃球、田徑和足球,并未增設一些如游泳、網球和跆拳道等易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興趣的體育運動,導致學生缺乏體育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部分體育教師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課初始組織學生慢跑,隨后解散讓學生自由活動,或體育課直接讓學生自習等形式,沒有發揮體育課程應有的作用。這樣的教育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體育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另外,高中的體育設施不夠完備,教學場地有限,體育教學質量始終得不到提升。學校的空間范圍實在有限,缺乏相對開闊的體育場所,如游泳館或網球館等。教學條件和設施的限制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三、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分析
(一)合理采用體育教材
為提升高中體育教學的質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和體育意識,教師應積極傳授體育鍛煉的練習方法、鍛煉原則、各種體育比賽的規則及運動損傷的處理和預防,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體育鍛煉對于生命的影響價值。在教材選擇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性別特點和心理特點進行綜合分析,使體育教材能夠適應于學生的生理發展方面的要求和心理發展的要求,從而有效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例如在對男學生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籃球、兵乓球以及足球等對抗性高的體育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競爭心理和好動心理,使學生能夠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體育競爭心理,以此促進學生的終身體育發展;例如對女學生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羽毛球、跳繩以及形體瑜伽等具有運動美、形體美的體育教材,以此有效提高體育教學的協調性和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從體育學習中感到愉悅,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2]。
(二)設計開放型教學
在我國教學體育的改革發展下,越來越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開放性教學就是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和諧、民主的關系,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使使學生能夠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繼而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體育發展。在開放性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和學的過程,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目標的制定任務中,學生能夠具有良好的體育學習能力[3]。例如在排球技能練習中,教師可以引導或安排學生自行制定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上報學習目標,并合理放寬傳統教學中的限制,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下主動參與到體育學習中,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三)改善固化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傳統的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必要被開放的體育教學所取代,提高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建立體育認知結構,自覺進行體育鍛煉,才能奠定實施終身體育的基礎。開放的高中體育教學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制定教學目標,如練習籃球時,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進籃個數,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所學的體育項目進行分組教學,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創設有趣、輕松的體育學習氛圍。
結語
綜上所述,為促進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效率,教師應合理采用體育教材、設計開放型教學,通過具有針對性、趣味性和民主性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體育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元明.淺析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3:129-130
[2]環建平.淺談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