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雙
摘要:導學案,作為新課改中所倡導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如今已經被廣大師生認可,并廣泛應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正與新課改中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它的主要特點就將課堂上的主要時間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或合作交流,探索,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使得學生得到能力上的提升。
關鍵詞:導學案;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建議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學校各科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都在發生著變革,高中數學科目也不例外。導學案的應用,能夠有效將新課改中的文字理論轉化成為課堂上的教學實踐。然而在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此展開討論,并對于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有效應用導學案提出建議。
一、導學案在高中數學課堂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導學案編寫上的問題。導學案的編寫質量直接影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導學案編寫上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一)導學案的形式單一
很多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太過隨意,只是簡單的將教材中的內容照搬照抄到導學案中,把編寫導學案看做是簡單、傳統的備課,沒有切實考慮到此“案”是否有“導學”作用,同樣也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影響導學案的應用實效;
(二)導學案的主體錯位
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余留以及導學案編寫欠佳,在應用實踐中,學生的主體性很難調動,主體地位不突出,仍然是教師教的多,學生學的少,偏離新課改中“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和要求。
(三)導學案容量上的問題
高中階段學生面臨高考大關,課堂的教學內容總是滿滿當當,點多面廣,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滿足客觀教學內容的需要和教學時間的限制,在導學案的容量選擇上只顧一味增加,缺忽略取舍,對于教學案例的精煉和精良上考慮不周,經常會出現一些內容上的重復,導致課堂時間緊,內容多,任務重,一旦發現時間不夠用,就會出現加快速度,拖課,甚至占用其他教學時間的情況,學生學習疲憊,效果平平。
(四)教師間研討上的問題
教師之間的研討活動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通過教師之間的研討,取長補短,能夠實現教師之間的相互促進,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或由于學校獎勵制度的遏制,部分教師存在“藏私”心理,也或者由于教學任務繁重,很多教師沒有時間參與教研活動,導致很多新鮮的思想,方法無法傳達,無法知曉,無法應用,影響導學案的教學質量。
(五)導學案習題上的問題
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余留,很多教師“管”慣了,對自己的學生缺乏信心,撒開手就不放心。于是當下的導學案中的習題就幾乎過半,再加上對于問題缺乏選擇性,教師雖然利用導學案,但是還是陷入了“題海戰術”的怪圈里。這樣的導學案,不僅會影響整體教學時間的統籌安排,而且還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讓教學效果事倍功半。
二、高中數學導學案的改進策略
(一)建立協作編制方式
通常情況下,導學案由數學教師獨立完成,但是一位教師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無法做到全面和深入,導致導學案編制中出現許多問題,上面所說的大量題目堆砌和此有關。所以,高中數學導學案的編制最好運用備課組協作編制的方式,協作編制可以發揮備課組中每一個成員的能力,老教師的教學經驗也得到利用,教師面對的工作壓力也會相對減小。可以將備課組成員進行劃分,每兩人為一個導學案編制小組,負責一周導學案的編制。每周由兩人小組編制好導學案初稿,在周五安排集體備課進行討論,在周末根據集體備課討論的結果修改導學案,形成定稿以在下周使用。協作編制導學案可以發揮集體智慧的優勢,保證導學案的編制比較工穩,有利于在教學中有效使用。同時,高中數學備課組需要建設導學案資源,保存上一屆使用過的導學案,在上一屆導學案的基礎之上修改和補充,這樣能夠保證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提升。
(二)考慮學生能力基礎
學生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差異性,在導學案的編制中要正視這種差異性,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基礎。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只有極少部分智力超常,同樣也只有極少部分學生數學能力較差,絕大部分學生的智力都處于中等水平。預習部分要針對基礎一般和基礎較差的學生,每一名學生通過認真閱讀教材都能夠回答預習部分的問題。所以,預習部分的問題易簡單基礎,可以是教材中相關概念、規律、公式的填空,可以是一些基礎的選擇題;對于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易給予適當的引導,引導問題易支撐學生理解。導學案中使用的課堂教學例題也應該注意學生的能力基礎,保證一定的層次性。可以是題目之間有階梯形,先易后難。可以是同一個題目的多個小問之間有層次性,前一小問是后一小問的基礎,對不同的學生要求不一致,能力強的可以要求全部掌握,能力較薄弱的學生可以只要求掌握一部分。導學案中出現的拔高題可以打上星號以示區分。比如,在“圓的方程”導學案中,筆者設計了題型分類,將圓的方程問題分為“根據條件求圓的方程”“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和“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等三個類型,保證由淺入深,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獲得知識和能力上的提升。
(三)體現合作探究過程
導學案中可以使用一些到提示性的、引導性的思考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比如,在“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導學案中,可以設計這樣思考問題:“問題1:一個三角形ABC在中心投影下,得到的三角形A′B′C′,這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問題2:一個三角形ABC在平行投影下得到的三角形A′B′C′,這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請各學習小組合作討論這兩個問題。”在問題的后面加以引導合作學習的話語,可以使學生主動地進行合作小組討論。還可以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引導。比如,在“算法和程序框圖”導學案中,對一個算法設計問題可以提示合作學習小組先研究問題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然后可以討論選用什么結構,最后,學習小組如何一起繪制流程圖。導學案中體現合作探究過程是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好方法,教師設計導學案時要充分思考,設計出符合小組探究的導學案來。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導學案有其特殊的教學價值,教學中應該積極使用。為了更好地運用導學案,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導學案編制中會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運用編制策略,提升導學案的編制質量,保證導學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艷艷.淺談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04):67-69
[2]姚海波.高中數學導學案設計與使用問題的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6(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