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錦艷
摘要:對留守兒童身心安全、心理需求以及教育問題的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立德樹人迫在眉睫。
關鍵詞: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精神
2012 年、2015 年貴州省畢節市先后發生5 名留守男童一氧化碳中毒身亡,4 名留守兒童自殺身亡事件;2015年10月,湖南邵東的留守少年弒師案更是震驚全國。這一系列的事件,引發了輿論對留守兒童身心安全、心理需求以及教育問題的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立德樹人迫在眉睫。
我校地處農村,受社會發展的影響,學生家長多在外地務工,造成我校大部分學生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成為留守兒童。居于這些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對這些兒童只能做到生活上的照顧,而不能做到精神上的教育,更談不到培養起健全的人格,致使這些兒童校內校外判若兩人,并把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壞習氣帶進校園,影響自身和周圍其他兒童的發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旭東表示,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監護人管教,比非留守兒童更容易感知一些不良信息,更容易感知和加入到身邊的不良團體。2015 年,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博士后李濤通過田野調查,揭秘了鄉村底層孩子從留守兒童到“鄉村混混”的日常“江湖”。
“留守兒童”與 “流動兒童”是近年來大規模人口流動和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兩個教育邊緣群體。對此,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應對措施。2014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 年)》,加強對留守兒童和孤兒、殘疾兒童、自閉癥兒童的心理輔導,并把留守兒童放在了首位。
2011年,由民間發起,中央政府接力向全國推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也讓眾多留守兒童受益。
對這兩類兒童而言,除了要在政策上、投入上保證其最基本的教育與生活保障,更要關注他們的精神狀況以及心理需求。
2012 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即要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3 年12 月,中共中央明確指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2014 年4 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充分發揮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作用,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的要求,認真執行習總書記關于“要在孩子心中從小種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幫助孩子樹立遠大志向,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形成美好心靈,長大后接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接力棒,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的指示精神,通過課題研究,積極探索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策略和評價等,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立德樹人在全縣、全省乃至全國開展。
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并且把“做人”的教育當做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自從80年代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率先成立,中國的家庭教育的研究與實施開始起步,也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理論與實踐成果。但是,長期以來,農村家庭教育質量不高,效果不好,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多元價值觀并存的時代,農村家庭教育尤其是農村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面臨諸多問題:一是重生育輕教育,重智育輕德育,重監護輕養成,重物質輕溝通,等等,嚴重影響兒童健康成長。二是家庭教育新問題新矛盾不斷出現:少年兒童“隔代教育”比較普遍,父母教育嚴重不足;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親子情感嚴重淡化;社會攀比日趨激烈,家庭教育簡單粗暴;三是家庭教育與學校主流教育沖突。學校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而家長卻往往做出負面的表率作用,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破壞傳統美德、抵觸核心價值觀的“表率”,出現“5+2=0”的結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十八大”提出的我國最新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第一次出現在教育方針,而且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就家庭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強調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必須倡導正確的育人觀和成才觀,引導廣大家長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自己的孩子在道德品質、文明言行上作表率。他指出,家長要時時處處用正確行動、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教育引導孩子;要善于從點滴小事中教會孩子欣賞真善美、遠離假丑惡;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變化,隨時做好教育引導工作。他要求,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追求積極向上、文明風尚的生活,倡導良好的家教家風,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營造和睦和諧的家庭關系和成長環境;要在孩子心中從小種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幫助孩子樹立遠大志向,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形成美好心靈,長大后接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接力棒”,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立德樹人是小學教育的根本任務和首要任務,是小學教育的靈魂。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立德樹人,就是要針對現實問題,謀求解決方案,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明方向,提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