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要:在高中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是主要的參與者,教師對課堂有著主導的作用,指引學生努力的方向,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這并不意味這學生就只能被動的接受。新課程改革提出,要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事實上,這種教學理念完全符合當下教育的形式。現如今,教育的環境已經變化,學習的知識點在不斷更新,所以教師需要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的規定,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展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關鍵詞:高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案
教育一直是國家重點發展對象,而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則是教師的重點關注對象,然而要想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不僅要從宏觀的角度出發,也就是國家不斷努力提高數學教學環境,完善數學教學模式等,還要從細節出發,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這里,本人主要從培養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出發,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在這里,不僅教師需要對此進行高度關注,學生自己也要不斷努力,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
(一)完善課堂結構,活躍課堂氛圍
數學教學內容涉及面較廣,所以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要對課堂的結構進行精密的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設置不同的教學結構。在學習函數的過程中,三角函數的教學是一項教學難點,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精心安排課堂時間的分布,規劃好課堂結構。
如在課堂的前半部分,教師需要對基礎的知識和公式進行教學,會學到的內容有三角函數倒數系: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商關系: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還有三角函數的平方關系: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等公式。在教授完理論的知識點時,也就是相關的公式教學后,教師既要注重相關的練習。課堂練習是鞏固學生公式掌握情況的重要手段。數學教師可以在第一步時布置學生完成書本教材的練習,然后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補充一些難度系數較大的思考題,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只有學生對知識點進行良好的掌握,學生才有自信完成好自學的任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否則學生對知識點不是非常清楚就會影響學生的做題效率,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阻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組織小組討論,激發學生思考能力
數學教學中,知識點的難度跨度很大,有比較簡單的考驗學生邏輯能力的真假命題的學習,集合的學習,也有難度系數非常高的函數的學習。無論是簡單的教學內容還是復雜的教學內容,教師都可以適當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就會發生碰撞。數學教師不能忽視簡單題目的討論,事實上簡單題目的討論比復雜題目的討論更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果教師熱衷于讓學生討論一些過難得題目,許多學生將難以參與討論。每個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都是不同的,往往在一組當中,總會有一些人數學思維較好,而有些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較弱,這就會導致課堂討論上,只有少數的學生參與討論,大多數學生處在被動接受對方思想的地位。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知識疏導能力,很難將自己的數學思維傳達給其他的同學,而其他同學也很難理解某位學生的解題思路。那么學生之間的差距就會漸漸拉大。建議教師對于難度高的數學題要求學生先進行獨立的思考,最后由教師進行講解。相反的,比較簡單的題目學生參與度最高。這種小組討論的最終目的不在于核對正確答案,而在于學生之間相互吸取對方的數學思路,擴充自己的思維能力。總而言之,教師對于小組討論的題目要精心挑選。
(三)提供自由發言的機會,提高課堂參與度
課堂參與度體現著一節數學課的教學質量。課堂參與度高不僅代表著這個班級的學生熱情有自信,也意味著任課教師的對課堂的指導能力非常高。數學教師應該避免長時間處于主講地位,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自由發表言論的機會。對于某個題目的解析,教師在完成書本教材的方式之后,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思路。學生在課堂發言中,可以提高自信心。重要的是,教師鼓勵學生從另一角度出發進行思考時,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能到了提升,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幫助。
二、學生的自我規范方式
(一)樹立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學生也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在學校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負責人,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指導監督的作用,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需要對自己進行嚴格的要求,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做好規劃,制定階段性的學習目標。比如說,在學習三角函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為自己的學習進行合理的規劃,具體如第一天課后在完成既定的作業后再補充一些課外資料的練習,規劃第一天完成三道有關tanα ·cotα=1公式的計算題,第二天完成三道有關1+cot2α=csc2α公式的計算題或應用題。簡而言之,學生需要對自己的課后作業進行規范,保證每天有一定的練習量,不能讓自己對公式計算產生生疏感。
(二)確定學習競爭對手,激發學習動力
確立競爭對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但是教師需要對這種學習競爭進行規范,幫助學生的競爭有效地進行。雖然為自己確立一個競爭對手會給學習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適當的學習壓力也可以轉變為學習的動力。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學生在選取競爭對手時要考慮真實情況,選擇和自己實力相差不大的學生作為競爭目標,否則過度高估自己的學習能力,會使自己陷入挫敗感中。現實是殘酷的,在這個非常嚴峻的高考壓力下,每個學生都在奮斗,所以不要因為別人的進步比自己大就產生自卑心理,設置競爭對手是為了給自己提供學習動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而真正優秀的學生應該是在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三、結束語
教師和學生既然是數學課堂的參與者,那么數學課堂的有效性也就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思考。在以往的教學中,人們總是將提高課堂效率的任務推卸到數學教師的身上,事實上,學生自己也要履行好自己的義務。而本篇文章就是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考慮,重點放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上。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和學生又需要進行相互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實現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于曉娜.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35
[2]徐邢麗.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0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