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華
摘 要 建構主義理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目前教育改革下的研究熱點,從建構主義視野下對教學進行探討,可以優化教學結構及提升教學質量,翻轉課堂作為教學流程變革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提前知識傳授,優化知識內化,另一方面注重學生個性化教學,尊重學生層次差異,所以成為當下教學領域的新寵。本文通過針對建構主義視野下翻轉課堂教學現狀,對目前翻轉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障礙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建構主義 翻轉課堂 有效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1建構主義視野下翻轉課堂教學現狀
不同于國外翻轉課堂的流行,我國翻轉課堂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我國翻轉課堂的正式發展基于良好的經濟發展以及硬件設,高校教育改革魄力大,所以翻轉課堂的應用也體現出了相對較強的優勢,從而引起了不少學校對翻轉課堂的關注,翻轉課堂才在我國逐漸推廣。但由于理論還有實際教學方面的差異,目前翻轉課堂的教學存在不少情況,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1教師觀念未跟進,學生自學能力差異大
翻轉課堂不同于傳統課堂,不僅改變了教師的課堂地位也改變了教師課堂角色,長期處于傳統課堂教學環境下的教師很難轉變自身的地位及角色,一部分教師受保守思想的約束,很難跟進翻轉課堂的教學觀念,大學生群體特征較為散漫,學生自律性不強,容易受到網絡誘惑,常常會開著窗口玩游戲,很難保證學習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學生自學能力差,不同于國外的教學體系,從小學到大學生都是學生被動式學習,所以多數學生自學能力較差,這樣的學習現狀無法滿足翻轉課堂開展的條件。
1.2班級分配難
班級分配難是因為在翻轉課堂背景下,學生分班最好是根據自學能力還是個性上的差異進行人員劃分,高校按學生選課分班,由于教學資源有限,很難按照學生學習能力,性格差異進行再分班,所以班級學生能力層次差異大,學生個性差異明顯,多數學生從小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加上課前學習程度的差異,學生很少會積極參與到學習討論中,但翻轉課堂需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積極溝通,才能夠促進知識的構建以及能力鍛煉。再者由于學生座位的固定,學生之間的交流范圍有限,教師也很難在課堂教學中顧及到每個人,所以難以真正展現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
1.3教學評價機制的缺乏
目前我國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機制還沒有建成與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相一致的評價機制,對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說服力不強,沒有完善的質化評比以及量化評分標準,無論是對學生的翻轉課堂學習效果還是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都沒有相應的評價機制,僅僅是從學生的成績為衡量評價教學效果。
2建構主義視野下實現翻轉課堂的有效教學
要實現翻轉課堂的有效教學,就要充分利用翻轉課堂的發展優勢,明確翻轉課堂教學的適用范圍,再有技術支持以及教學基礎的背景下,運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才符合有效教學理念。所謂有效教學是指的有效果、有效率以及有效益的教學,主要包括教學行為、教學技能、教學風格、教學模式、教學藝術,所以從這五個角度來講,建構主義視野下翻轉課堂的有效教學應該這三個方面入手:
2.1翻新教學理念
對于翻轉課堂教學而言,最大的障礙既不是學生自學能力差,也不是教學資源的缺乏,更多地還是在于教學理念的落后, 翻轉課堂作為信息時代發展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都與傳統課堂相差甚遠,教師應該正確認識翻轉課堂自身所處的教學地位以及教學能力需求,學校及教育部分需要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翻轉課堂的有效教學開展,更是為了促進新時代教育發展。教師只有認識到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的轉變,才會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滿足新課堂的教學能力需求。
2.2教學評價機制更新
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除卻教學觀念以及教學培訓以外,更需要構建新的教學評價機制,從教學的內外兩方面促進翻轉課堂的教學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機制主要是根據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程度,應該擯棄以往單一的量化評價模式,而是從成績、能力以及效果三方面進行教學評價,尤其是翻轉課堂應該從課前預習到課后練習,就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才能夠綜合性判斷學生的能力發展以及教學效果。最好是從學生觀看視頻開始進行學習抽查,例如中途設置問答或是解析,一方面掌控學生的預習情況,將學生問答結果也納入期末成績考量范圍,從教學要求以及學習需要雙角度促進學生對視頻的閱覽,加強學生的知識學習動力;另一方面可以檢測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促進學生及教師雙方面的教學進步。
三優化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學生或是教學情況進行劃分,教學流程多數都是采用課前教學、課堂教學兩段以及混合式教學方法,實際上由于高校學生學情各不相同,學生對于翻轉課堂學習的興趣以及堅持水平各部各不相同,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應該以學校的發展定位作為基準,進行教學模式的制定,針對不同的教學科目及培養能力需求,調整教學方法。多方面利用教學方法,例如微課、慕課等等,進行教學模式優化,制定出與學院培養教學吻合的教學模式。除此以外為了優化教學資源,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可以從網上下載知識講解視頻或是與其他學校聯合,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以幫助教師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環節設計以及教學資源利用。針對教師以及學生的實際能力,制定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才能夠促進翻轉課堂的有效教學,學校應該充分結合自身發展現狀,通過教師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制定出符合學校發展特色的教學方式。
3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的翻轉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群體特征及個性差異的不同,常常或出現兩極分化教學效果,自學能力強的學生教學效果突出,自學能力差的學生教學效果反而不如傳統教學,所以為了在翻轉課堂能夠進行有效教學,需要從教學行為、教學技能、教學風格、教學模式、教學藝術等角度進行教學完善建設。
參考文獻
[1] 王明亮.建構主義理論視野下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研究[J].科技視界,2016(17):56+82.
[2] 刁寧.建構主義視野下的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A]. 當代教育評論2016(第3輯)[C].2016:3.
[3] 張偉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有效教學實施策略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