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彬
摘 要 本文探討了網絡環境下學生求知欲與創造性思維的關系,剖析了網絡環境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直覺思維和辯證思維等方面的優勢。并從學生的組織、教師的作用、過程的控制三個方面,對網絡環境下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實施和效果進行了進一步分析。
關鍵詞 網絡環境 創造性思維 辨證思維
0 引言
創造性思維是指“對已有知識經驗進行明顯的改組,同時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未來知識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成為當前教育面臨的嚴峻挑戰。創造性思維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更加先進,網絡環境更加安全,能夠充分滿足學生求知欲,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良性環境,對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 網絡環境下學生的求知欲與創造性思維
從每個嬰兒降生到這個世界開始就已經萌生了求知欲。他們喜歡投擲物體,撕扯紙張,甚至用舌頭舔舔,來探索事物特性和秘密。求知欲能激起他們去探索、發現周圍生活著的這個世界。使他們知道哪些東西是堅硬的,哪些東西是柔軟的,哪些是可以移動的,哪些是固定的;使他們懂得物體總是向下墜落的,水是具有流動性的;使他們得到了適應環境所必需的知識。
求知欲對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們進步和成長的墊腳石,如果沒有求知欲的話,人的思想也只是停留在原地,甚至倒退。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一個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過程,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成長,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人生觀逐漸建立起來,而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創造性思維也會逐步建立起來,這時求知欲就顯得至關重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就必須及時、充分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如果教師回答學生的提問非常勉強、冷淡,甚至對他們的提問置之不理,感到厭煩或給予斥責,就會摧殘學生的探索精神,壓抑他們的求知欲。
在網絡環境中,學生的求知欲可以及時地、充分地得到滿足,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這樣一個大數據的時代下,網絡給學生帶來了太多的便利,網絡信息體系也在不斷完善,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在健全中,網絡環境中的學生是基于大量學習資源的學習,學生可以暢游于豐富的知識海洋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同時,網絡環境可以為不同程度、不同興趣、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生提供多層次的學習空間,滿足學生自主的、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學習者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突破地域、行為和心理界限。教師也可以結合網絡資源,因材施教,恰到好處地指導學生。
2 網絡環境下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體現
創造性思維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愛因斯坦曾在《論教育》中發表過一個看法,個人的創造性和創造性的思維影響著社會的進步,而學校應該做到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是一個基礎的構建。現階段,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便利,對于學生的影響更是深遠,針對于網絡環境下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體現主要有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直覺思維、辯證思維等三個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
2.1 網絡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又稱求異思維,是指對同一個問題,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不同角度地、不同側面地對所給信息或條件加以重新組合,橫向拓展思路、縱向深入探索研究、逆向反復比較,從而找出多種合乎條件的可能的答案、結論或假說的思維過程和方法。發散式思維有很多的特點和優勢,主要是能夠打破慣性思維的常態,另辟蹊徑,針對于某一事物能夠利用曾經有過的經驗和類似的想法,進行創新,有較以往慣性思維常態下更靈活、獨特、流暢的思維產生。網絡環境的一大優勢就是信息資源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隨時上網搜索到問題的答案,而且可以跨越國界了解到國外在相關問題上的不同見解。學生在確定學習活動主題后,利用網絡搜索資料,能夠從網上下載大量文字和圖片資料。這使學生的視野不再限于書本知識,學生在對知識基于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敢于大膽提出自己的創新觀點和理論依據。
2.2 網絡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現階段,網絡環境可以模擬真實場景,提供虛擬科學實驗,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親身體驗進行探索與思考,培養直覺思維能力。此外,直覺思維的直接性、跳躍性、快速性等特點正與網絡環境的特征相一致。學生在網絡上快速查閱、瀏覽信息,利用猜測、期待等手段簡化閱覽過程,從而迅速敏銳地把握信息實質,其思維敏捷性得到較好的培養,同時促成創造靈感的迸發。
2.3 網絡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
辯證思維主要是利用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事物,而唯物主義更加注重事物客觀性的研究,利用調查研究的方法來進行論證,辯證思維最主要的是事物的對立與統一,就是把一個事物分開來看,而不是局限于事物的不完整性,要有統一全局的思想,而不是注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研究。從辯證性思維的概念中可以看出,辯證思維的本質就是對于一個事物的看法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而不是片面性的去分析一個事物,要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實事物可能產生的壞的后果,用辯證性的思維去看,用客觀的眼光去觀察,去分析。網絡帶給我們的所有便利,我們也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其中有利的一方面為,網絡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有利于學生更加快捷方便地查找和利用信息,來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后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網絡的不斷發展也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不利之處,網絡上的信息區域碎片化,虛假信息也充斥著網路,這樣學生在進行學習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這樣學生在網絡上進行學習時,也會辯證地看待網絡信息,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
3 網絡環境下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實施和效果分析
3.1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實施
學生組織方面,要在自愿原則基礎上,注重實現個性化、合作化以及互補性的三者統一,因此不同專業的同學混合分組是一種較好的形式,同樣的學生也應該具備一定的對信息的把控度。“信息素養作為一種高級的認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的能力一起,構成了學生進行知識創新和學會如何學習的基礎。”分組時要盡量考慮到每個同學的特長,讓每名組員都能在組內承擔相應的任務。
教師作用方面,要注重教師信息引導和角色的轉換。由于網絡信息具有超文本、超媒體等技術特征,學生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產生“迷航”現象,教師在網絡環境應起到“領航員”的作用。因此,在網絡環境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和角色的轉換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結合學習內容和學生情況,合理利用情境教學、自主式教學、基于問題的教學等教學方式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
過程控制方面,一方面鼓勵學生發揮個性,另一方面強調協作精神,同時要注意對研究過程的總結和研究方法的選擇。要用全局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解決問題,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并按照選擇問題、確定目標、創設情境、提供信息、制定規則、評價解答的流程,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節奏性調控。
3.2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效果分析
第一,激發了創作熱情和創新意識。學生始終處于研究前沿,擁有相對獨立的自主決策權。大量新知識、新問題都要通過自己去學習探索解決,每一個課題的實施細節都是一個創新過程和創新意識培養的過程。
第二,增強了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能力。網絡環境下,按要求完成任務迫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作業。網絡環境下,開放的信息平臺和不斷更新的信息體系,這種環境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有更大的推動力。
第三,促進了多種思維能力的提升。課題研究思路的構建要從多個研究角度出發,運用整合思維、批判思維、抽象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在利用網絡開展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為多種思維模式的運用創造機會,從而促進其發展與提高。
第四,鍛煉了獨立工作能力。網絡學習環境為每位學生提供了“獨當一面”的機會。每名組員都獨立承擔一項任務,有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第五,有利于培養團隊的合作精神,我們都知道,現階段,網絡信息復雜多變,充斥著很多的虛假信息,這樣學生再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時,需要團隊的合作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在進行合作時,學生也能更好地配合和交流,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
4 結語
網絡環境帶給學生更多創造性學習的條件和輔助工具,網絡具有信息量大、靈活性、共享性、開放性和交互性強的特點和優勢。通過BBS、網絡聊天室虛擬社區、E-mail、微博等多種交互方式的交叉運用,使得教與學雙方得到更好的溝通。不僅讓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更加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讓課堂真正活躍起來,而且更加有利于學生接收課堂知識,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整個社會的要求,使他們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蔡秀勇.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文化教育研究,2004(11):267.
[2] 商繼宗等.創造性學習心理學[J].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3):2.
[3] 金順福.辯證邏輯[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3):113-118.
[4] 桑新民.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理論與實驗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0(11):24.
[5] 丁曉云等.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電化教育,2003(3):17-19.
[6] 許靜等.淺談發散性思維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5):25-28.
[7] 唐新華.加強工程應用型本科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03(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