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長友
摘要:毛澤東在對新中國的醫療衛生行業給出很多重要指導方針,其中包含了明確醫療衛生行業是我黨未來主要政治工作之一;明確預防為主、中西結合的治療方針;指導人民戰勝血吸蟲病害;提倡人民熱愛衛生健康;支持醫療合作事業,并將醫療工作重心轉移到農村去。本文將詳細分析以上重要思想和指導方針,以期望對如今醫療衛生事業做出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毛澤東 新中國 醫療衛生
0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創作者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確保廣大群眾的健康,其高度關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并對其發展提出相關指導方針和正常,并取得不錯的成績。在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的基礎之下,我們就毛澤東的有關指導方針進行分析,以便實現其現實意義。
一、將醫療衛生事業當作重要政治工作
1928年,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的著作中就明確表示,要將:“紅色醫院的設立”當作鞏固革命根據地的主要措施之一。抗日戰爭時間,面對陜甘寧地區的惡性流行病,其再次強調衛生問題是廣大人民所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然而其還存在一些問題。1951年,賀城就中國醫療衛生發展方向做出報告,并提出少數地區政府關注度不夠,認為由于衛生導致的死亡屬于天災,而并不是政府的責任。毛澤東看到此報告之后大怒,并表示各級黨政委缺少必要的認識,這屬于黨工作中的缺陷,需要加以糾正。隨后,我國將衛生、防疫工作和一般醫療事業當作黨重要主要政治工作之一。
二、統籌規劃,消滅重大疾病災害
由于舊中國經濟基礎薄弱、文化水平低下,導致大多數地區傳染病肆意,如血吸蟲病害。隨著社會主義社會機制的設置,消滅血吸蟲病已經成為發展生產力的主要阻力之一。1955年,毛澤東聽取徐運北的建議,將血吸蟲病列為重大疾病,并強調一定要消滅它。毛澤東表示,降低血吸蟲疾病災害就需要黨中央統籌規劃,并設置專門的妨害小組。同年12月,毛澤東還起草有關通知,并明確表示要在七年之內,基本消滅危害人畜安全的重大疾病,如血吸蟲疾病、鼠疫、瘟病等。
1964年,通過我黨廣大群眾的努力終于在全國范圍之內降低血吸蟲疾病發病概率的66.66%。與此同時,因為使用現癥治療、科學用藥的對策,使得其他類似疾病發病率明顯降低。例如,回歸熱疾病相比1951年下降90%。可以說,我國在預防血吸蟲等疾病上取得的成績是全世界共睹的。
三、預防為主、中西相結合的有效方針
毛澤東表示降低疾病帶來的死亡的基本方針就是預防,因此需要積極做好預防工作,以便促進醫療衛生事業。根據這一方針,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黨為了提高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一些了措施。如,1949年到1951年之間,國家為全國近1/2的人口接種牛痘,此記錄遠遠大于民國時期;1952年,國務院明確表示自7月之后,各級工作者正式實施公費醫療機制;截至1957年6月,我國創建的,以預防為主的衛生防疫站相大約有一千四百個、公立婦幼保健站預計三千八百個、疾病防疫站預計六百二十個。這些涉及到全國范圍內的防疫站以及隨后發展的農村保健系統,為人民的安全提供了極大的保障。
毛澤東還表示,應當注重中西醫的結合,并在1950年將此項工作作為我國衛生事業的主要方針。為了促進中西醫的有效結合,自1955年之后,衛生部門相繼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區舉辦西醫培訓班;建設中西研究所;成立中醫局和中西探討委員組織,從而結束了我國一直沒有國家級醫療團隊的困境。1958年,中醫研究所首批學生畢業之后,毛澤東又在報告中肯定了他們的成績,并要求各省市級地區,在條件允許之下舉辦相應培訓班級。以此,到1960年,我國大約有兩千名中西醫結合高才生。
依據毛澤東對于中西醫結合的思想觀念,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廣大從事醫務工作人員開始解放思想、注重創新工作,并加大對中西結合治療方式的研究,從而間接性促進中西醫結合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主要集中在傳染疾病、聾啞疾病、骨折、燒傷等方面,并獲得世界人民的認可。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展示我國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還充分表明毛澤東對于中西醫結合治療是未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四、注重全民衛生健康運動
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美國發動細菌戰爭。在保家衛國的熱浪之下,廣大人民在全國范圍之內發動衛生防疫運動,而此次運動也成為全民衛生健康運動。1962年,在周恩來的領導之下,成立專門的愛國衛生小組;同年12月,毛澤東第二屆全民衛生運動題詞,表示動員所有力量、注重衛生健康、降低疾病危害,以最終提升全民生命健康,打破敵人的細菌戰。在毛澤東的號召之下,全國開始實施健康運動,使得城鄉衛生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955年12月,毛澤東還表示,愛國健康運動應當聯系“除四害”。其指示胡喬木代替黨中央起草“全民運動、講衛生、除四害”的指示,并注重強調將消滅人畜疾病的道理。1958年,我國開始實施“大躍進”,少數地區放松衛生健康運動,然而當毛澤東發現之后,在1960年再次注重提出應當將愛國健康運動納入到未來幾年的政治工作。
五、注重醫療衛生工作的轉移
我國將近80%的人口為農村人口,因此,農民的健康程度將直接影響整個國民身體素質。所以,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加強對農村醫療衛生的關注,比如,預防血吸蟲疾病。然而,由于特殊的歷史環境和經濟基礎,農村醫療出現看病難、買藥難的局面,這對于疾病預防和治療也帶來了很多困難。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1950年之后,各地相繼使用群眾集資的形式設置三百多所合作社。1959年,通過實地考察,衛生部肯定各地合作社的實際意義,并就此制定相應保障機制。1960年之后,我當就公社衛生提出幾點建議,并要求各地按照建議操作。從此之后,合作醫療慢慢推廣,并成為農村衛生事業的主要基本機制。1965年,毛澤東結合和合作醫療社人員談話號召應當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農村地區,以此更進一步促進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
六、結語
總的來說,在新中國成立時期,毛澤東對于醫療衛生事業的做出諸多指導,并在他的號召之下,我國醫療衛生工作,尤其是農村衛生工作取得世界震驚的成績。不可否認的由于處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中,毛澤東對于衛生事業的指導還存在一定的缺陷,然而其重要指導方針還是值得如今醫療衛生工作借鑒。
參考文獻:
[1]劉雪松.毛澤東與新中國醫療衛生工作[J].黨史博覽,2016,(05).
[2]苑芳江.論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社會建設思想[J].學習與探索,2016,(05).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