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紅梅
摘要:數學是一門對于學生思維能力有著很高要求的學科,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很大程度上而言就是對于教學質量的保證。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會有效的帶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提高,也能夠有效的建立起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來。本文筆者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多年,現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關于如何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思維能力 培養意義 培養策略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是學生數學學習生涯的開端,在這個階段教師不僅要有效的傳授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為學生的數學學習之路打下一個的知識基礎。同時也要注重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之路而言,相當于指路的明燈,也相當于維持其前行的動力源泉。
在良好思維能力的陪伴之下,學生的數學學習之路會變得更加的開闊,學生也會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更多的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建立起良好的數學學習自信心來。
所謂的思維能力主要包括邏輯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以及橫向思維能力等等,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數學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各項思維能力。
一、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所謂直覺思維是指學生在基于一定的數據、信息以及相關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而產生的一種下意識的判斷和反應。從人的思維習慣而言,直覺思維是人在面對問題和事物的時候首先會產生的一種思維方式,是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等等過程的基本前提。
而直覺思維的準確程度往往反映著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反映著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就像是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感知力一樣。同時對于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會有效的促進學生夯實數學知識基礎,積累豐富的數學知識經驗。
而對于直覺思維的培養教師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聯想能力,針對于具體的數學問題,學生首先要細致的觀察問題之中所包含的條件、概念知識、定律等等,然后才會根據既有的數學知識經驗產生一定的聯想,在腦海之中尋找類似的問題,從而快速的形成問題的解決方式和途徑,以及相應的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專項的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能夠透過復雜的問題表象來發現數學問題之中隱含的關鍵性的條件,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聯想的習慣,有效的借鑒既有的知識經驗和解題經驗,大膽的將既有知識基礎和知識經驗應用到實際的問題解決過程之中。
其次在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假設,鼓勵學生敢于猜想,點燃自己思維之中的火花。這一點不僅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就是在數學研究時也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如費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等,這些都是數學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是數學進步的關鍵。在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的過程中,教師要格外的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權,要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同時也要做好課堂教學的引導工作,讓學生的猜想能夠在正常路線上發展。
再次在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形結合的思想方式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途徑,數形結合的方式能夠有效的化抽象為具象,能夠直觀的展示數學問題里各個條件、結論等等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能夠繞過語言的抽象性描述,從而直達問題的要害。在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傳授學生用圖形等直觀方式翻譯數學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象的直覺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思維能力,從逆向的途徑學生更加能夠清楚的看到數學知識結果的形成過程,從而讓學生產生更為深刻的數學知識印象,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記憶和理解數學基礎知識。
在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習慣,如在定理、法則、公式等等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其讓學生牢牢的記住定理的內容、公式的樣式,不如從反向的角度來逆向的推導定理的內容、公式的結構,讓學生更為清晰的看到知識結果的形成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養成良好的逆向思維習慣,先從正向的角度去記憶和理解,然后從反向的角度去審視和剖析。從而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內容。
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發散思維也可以稱為求異思維,要讓學生根據既有的數學知識內容提出多種假設和猜想,以既有知識內容為出發點而輻射更多的知識內容,也可以是從多個角度和方向來探尋同一個結果。發散思維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鞏固既有知識內容,加深對于既有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時發散思維還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變通性和靈活性,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
而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打造一個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學生思維的觸角才真正的走得出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既定的題目提出不同的解題方法,不僅從解題的角度出發進行拓展,同時也從命題的角度進行拓展,實施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等的教學方式。卸掉學生思維之上的枷鎖,鼓勵學生將更多的個人情感融入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解放。
其次在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在面對具體數學問題的時候不要急于先入為主的解決問題,而是要深刻的理解問題所要表達的含義,掌握數學問題以及知識內容的內涵,靈活的運用各種數學思想來合理的鋪墊自己的解題道路,在各種方法和數學思想之間靈活的游走。
再次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再具體數學問題解決之后要有意識的進行回顧和思考,總結數學問題之中所運用到的知識內容、解題方法等等。通過反思更好的理解問題的初衷和內涵,把握數學知識的思想內涵。不僅如此,通過有效的反思,學生還能夠更好的修正錯誤,固化既有的數學基礎知識內容,如在面對一題多解時,有效的反思能夠讓學生認真的對比不同解題方法之間的優勢與劣勢,發現不同解題方法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在對比分析之中更好的掌握具體數學問題的實質性內涵。
四、橫向思維能力的培養
橫向思維能力與發散思維能力相類似,但是卻并不完全相同,橫向思維能力更多的指的是學生在數學知識內部聯系方面的表現。因為數學知識體系內部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也可以說數學知識自身很成體系,許多教師發現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時之所以出錯并不是因為學生對于具體數學知識的掌握存在著問題,而是在不同部分知識內容的聯系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在面對跨越性很大的具體數學問題時,錯誤的頻率更高。
這主要是因為既往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沒有注重對于學生橫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呈現島狀分布,每一部分的知識內容掌握的都沒什么問題,但是彼此之間缺乏聯系。而這種相對松散的知識體系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對于既有數學知識內容的靈活運用。
因此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更為有效的方式來展示數學知識體系內的密切聯系。如采用多媒體視頻的方式,利用其靈活多變的特點,讓學生清晰的看到每部分數學知識內容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之中形成一張網狀的思維體系,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數學知識內容。
五、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抽象思維能力也稱邏輯思維能力,可以說是數學思維能力中最為關鍵的一項能力,是學生在面對具體問題時,分析隱含條件,把握問題實質的一項重要思維能力。而高度的抽象性又是數學這門學科的主要特點之一,在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內容,雖然抽象性并不是太高,但是相對于學生的總體思維能力而言還是不容小覷。
因此教師可以在概念教學過程中以及公式、定理、法則等基礎知識內容的教學之中,重點的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如在概念教學之中,概念的描述是通過語言的方式呈現數學的思想,這需要學生透過語言的表象而體會其中的數學思想。為了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將抽象的概念性語言與實質性的數學思想完美的結合起來,教師可以通過實際例證的方式來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蔓延,運用學生既有的知識經驗為過渡,引導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做到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之中,作為教師而言要充分的認識到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注重自身教學模式的改變以適應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如保持課堂教學的開放性,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課堂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更高,并且注重細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針對具體的思維能力方面采用適當的培養方式,切實有效的確保學生的思維能力成長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周秀蘭.試論形象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J].吉林教育,2014,(28).
[2]黃禮容.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未來英才,2015,(04).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北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