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卡依?蘇來曼
摘要:數學素養是指從數學學科課程和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出發去思考,簡單的描述,其實也就是指當某個學生在某些特定的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去學習數學的一個過程,并且,通過學習的這一個過程,其對數學領域所達到的認知水平、能力素養和數學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數學素養的培養要經過反復多次的去學習訓練,不可一氣呵成,同時,還要結合一定的方法。本文結合數學教材以及小學生的接受特點以及學習規律,并根據自身的教學實際,探究了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策略和實施路徑。
關鍵詞:小學教學;數學素養;培養策略
一、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
知識是素養形成的媒介和手段,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要把以知識作為基本核心的教學方法轉變為以核心素養作為基本核心的教學方法,同時結合學生的自身去進行設計,引導學生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親身體驗真實的學習過程,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主動獲取數學知識中發展數學素養。
(一)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
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前提。教學中,要通過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究中經歷知識結構的建構和逐步完善過程。首先,要將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設計合適的問題情境。其次,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適宜的、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最后,要找到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到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設計有效的數學活動。
設計有效的數學活動是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保障。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在數學活動中形成并發展起來的,要使學生在經歷活動過程中建立與數學知識的聯系。一是活動設計要緊扣課程內容,明確活動目標。教學中要設計適合學生知識探究的學習任務,但同時也要注意對任務中知識的抽象、概括與提煉,避免過于情境化的活動設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累活動經驗,在基本活動經驗的基礎上重構知識體系。二是要理清活動思路及過程,明確學生在活動中經歷什么、體驗什么、感悟什么,在活動操作中思考什么、收獲什么。三是活動設計要有層次、有梯度,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四是還要做好學生活動全程的評價及指導。如,在數學概念教學中,要使學生經歷數學概念的產生過程,理解其本質內涵及與舊知的相互聯系,突出整體。例如“倍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明白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這就要通過有效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倍的含義。教學中可設計圈畫圖形、拍手游戲、擺小棒、觀察圖形、測量線段、涂色游戲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在充分感知倍的意義的活動過程中了解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積累活動經驗,發展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
(三)經歷自主的探究過程
數學素養的形成不是依賴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在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本質不斷的感悟、思考,是長期基本活動經驗和思考經驗的積累。教師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數學知識上,還要讓學生明白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還要關注數學能力的形成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教學中,要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建立讓學生能充分發揮潛能的教學文化和教學方式。
二、注重引導學生培養數學意識
(一)理解數的意義,培養學生數感。
數感基本的數學素養之一是對數的感知和領悟,是建立確切的數概念和進行有效的數學活動的基礎。教學中,需要通過幫助去引領學生,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真正意義上去理解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理解或表述數再某些具體情境所表達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對數的感覺、對數量關系的認知以及估計的能力。具體來說,數感的培養要明確數與數量,建立起抽象的數和現實中的數量之間的關系;要建立數量之間的關系,不僅要了解理清包括數的大小關系,還要明白其所對應的數量之間的多少關系,同時,還要了解數在變化的量之間的函數關系等;在數感培養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感性思維的培養,又要注重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
(二)學會符號表達,培養符號意識。
羅素說過:“什么是數學?數學就是符號加邏輯?!本哂蟹栆庾R的人能夠運用這些符號去進行一些運算和推理,符號意識的培養在小學階段可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加深符號理解。學生不僅要懂得數學符號,還要會用。第二,加強符號操作。學生得到的結論是具有一般性,因為他們使用的是符號去進行運算和推理的。例如,在教學“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這節課時,要引導學生在對具體問題的符號表示、變量替換、等價推演、模型抽象符號“操作”意識。第三,學會符號表達和符號思考。學生在運用符號表達時,要在符號理解的基礎上體現符號表達的多樣性。教學時要通過有效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運用符號進行數學思考和表達,從而解決數學問題。
(三)操作與想象相結合,培養空間觀念。
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就要引導學生能夠從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四個不同角度刻畫圖形,并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研究幾何的幾種方法:綜合推理、度量、變換和坐標。因此,在“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教學中,要通過程序性知識學習圖形的認識,通過操作實踐、合情推理研究圖形的性質判斷,通過圖形設計、公式推導學會圖形變換,并結合實際認識線路圖。首先,引導學生在對實物的觀察與操作、抽象與解析中認識幾何圖形。其次,通過圖形的想象和圖形之間的轉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經歷統計過程,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統計的核心就是數據分析觀念。學生的數學分析觀念是在學生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全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樹立用數據說話的意識,學會分析數據的方法,培養用數據分析判斷及作出決策的能力,使學生在統計活動中感悟數據在分析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因此,在“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教學中,一是從實際生活需求出發,激發學生的統計需求,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從數據的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二是在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中體會數據蘊涵的信息,引導學生根據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角度收集整理數據;三是組織豐富的統計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積累活動經驗,在活動中加深對統計活動的認識及統計方法的實踐,從而加強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提高數學核心素養。
最后,還要注重引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因為數學思想是隱藏在教材知識背后的隱性知識,是數學問題解決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關注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促進學生興趣、好奇心、質疑能力、探究能力、反思精神、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等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夏頂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J].科學追星,2017,20(9):40
[2]王麗芳.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8(4):34-35
[3]羅安娜.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J].教育,2016,1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