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提拉·艾麥提
摘要:導致農村幼兒閱讀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農村經濟條件有限,幼兒閱讀條件不足;二是農村家長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缺乏對幼兒閱讀重要性認識;三是農村教師缺乏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照本宣科現象嚴重,不重視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針對上述原因,本文主要從引領家長創設家庭閱讀環境的角度,幫助提升農村家庭幼兒閱讀能力。
關鍵詞:農村幼兒;閱讀環境;閱讀能力;策略研究
引言: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幼兒閱讀進行明確要求,利用繪畫、圖書以及多種方式方法引發幼兒對閱讀、書籍和書寫的興趣,并對幼兒的前閱讀和前書寫能力進行有效培養。興趣是引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或進行某類探究的基礎,能夠讓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因此,人們常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激發幼兒閱讀的內在動力,既能保證閱讀實踐的順利進行,也能取得一定積極的效果。現代對幼兒大腦的相關研究表明,0至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也曾指出,嬰兒從三個月至一歲半都是語言敏感期,直至五歲一直處于語言敏感期,其中幼兒在兩歲時口語學習能力最強。更有相關心理學者和教育實踐表明,幼兒后期的智力發展在較大程度上受到幼兒早期閱讀和計算能力的影響。
一、農村幼兒閱讀環境現狀
通過對農村家庭狀況相關數據的調查分析,我們發現造成農村小班幼兒閱讀能力較差的原因有兩類:一是家長文化素質較低,對幼兒早期閱讀沒有足夠的重視;二是農村家庭中留守兒童居多,導致幼兒無人看管。
通過對某地農村相關家庭的調查發現,農村家庭中父親初中文化水平的共有25例,占總數的43.1%;父親高中文化水平的共有22例,占總數的37.9%;父親大學文化水平的共有11例,占總數的18.9%。農村家庭中母親初中文化水平的共有26例,占綜述的44.8%;母親高中文化水平的共有27例,占總量的46.55%;母親大學文化水平的共有5例,占總數的8.6%。
從上述對農村的實例調查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長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對幼兒早期閱讀重要性沒有充分的認識,更加不可能在幼兒早期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
通過對某地農村家庭中父母情況的調查發現,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幼兒數共15例,占總數百分比為25.8%;父母有一方在外務工的幼兒數共14例,占總數百分比為24.1%;因父母均在私企上班而無暇照顧幼兒的幼兒數共10例,占總數百分比為17.2%;父母均在家但無暇照顧幼兒的共7例,占總數百分比為12%;父母均在家而且認真負責的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占20.9%。
由上可見,在農村家庭中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外務工的情況占據將近一半的比例,父母因為工作或者對幼兒疏于照顧的占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這些幼兒的情況與留守兒童有著相似的境遇,即均由家里的老人照顧,而老人由于年歲的影響和對孫子的溺愛,無法正確理性的對幼兒進行教育。農村家庭幼兒處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其早期閱讀能力低下是不可避免的。
二、造成農村幼兒閱讀環境惡劣的原因及分析
(一)家長缺乏對幼兒早期閱讀重要性的認知
根據各項數據及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家庭的家長首先從認知水平上對于幼兒早期閱讀便存在較大的差異,幼兒早期閱讀對于其一生的重要性更是一無所知。典型的表現為下述三點:第一,農村家庭的家長普遍認為老師才是孩子早期閱讀的“領路人”,即幼兒早期閱讀能力應由相應教師(如幼師等)來完成,而家長自身則認為自己“啥也不懂,教不好孩子”。目前大部分家長對于幼兒早期閱讀的認知存在很大的偏差,主要表現為大部分家長竟然“天真的”認為幼兒早期閱讀應該是在上幼兒園之后才開始的,而孩子能否在學習上有所建樹是與孩子的“天資”以及老師的“點撥”直接掛鉤的。幾乎90%以上的家長忘記了孩子3歲以前的教育來自于家庭,這期間對于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當然,這并不是說幼兒園對幼兒的早期閱讀教育就不重要,只是在于強調孩子的首位啟蒙老師應該是家長,而家庭環境更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場所。農村家庭的家長應盡早摒棄傳統觀念,不要認為孩子的教育與自己毫無關系,應該為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堂課。
(二)農村早期閱讀教育開展時間較晚
家長對于孩子閱讀存在誤區,家長普遍認為“孩子還太小,買了書也看不了”。上述觀念反映出家長普遍認為孩子進行早期閱讀是沒有必要的。但有研究表明,幼兒在六個月大時便已經具備了記憶能力,即幼兒其實在六個月大時便已經能夠開展早期閱讀;孩子在長到一歲半時便已經能夠聽懂部分簡單且語義完整的句子。眾所周知,“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很多家長都想要“贏在起跑線上”,殊不知其實他們已經錯過了孩子最好的開始,孩子的閱讀能力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三)幼兒早期閱讀能力≠識字
目前,大多數家長對于孩子早期閱讀的認知就是簡單的教孩子識字。進入幼兒園后,對于幼兒早期閱讀的認知便拓展為督促孩子學會老師課堂所教并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即可。其中有部分思想更加開放的家長還在幼兒園安排之外給孩子購買一些課外讀物,但主要目的依然是識數或者認字。但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識字,換言之,識字之人不一定具備好的閱讀能力。另外,許多家長總以識字數量來判斷孩子的“學習成果”,殊不知幼兒早期的認知發展具備一定的規律,過早“強迫”幼兒去接觸一些超出“理解范圍”之外的漢字,不僅不利于幼兒掌握知識,還可能使得幼兒失去對閱讀的興趣,進而對其后天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四)分析與討論
執教者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環境、氛圍等會對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產生直接的影響。農村家庭大部分大家文化層次較低,加之周圍環境的影響,無法正確認識幼兒早期閱讀對其今后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單純將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標定為識字數量、識物數量或者說認識數字的能力,如此,則很難正確且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對于閱讀的興趣。對家庭早期閱讀教育的忽視或者不重視是目前普遍存在于我國農村的現象,沒有意識到這部分教育對于孩子未來的重要性,認為幼兒園老師和學校老師才是執教者,家長僅僅需要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和氛圍對孩子所帶來的影響。對孩子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十分“隨意”,例如,孩子想什么時間讀書就讀,不想讀就各種好吃的好玩的,讓孩子也養成了“隨意”的習慣,無法正確的看待閱讀。另外,受當地條件的影響,孩子的讀物也缺乏針對性,其結果要么是讀物超出孩子能力范圍之外,要么是內容過于枯燥孩子壓根不感興趣,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對閱讀產生“抵觸情緒”,進而失去對閱讀的興趣,家長眼中“不愛讀書的孩子”便由此誕生。家長需抱著與孩子共同學習的態度,盡可能了解孩子在每個時期所需要的讀物,并陪著孩子一起閱讀,共同成長。
三、調動家長參與閱讀教學,營造溫馨的家庭閱讀環境
幼兒教育中,家長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好似馬車的兩個車輪,只有兩個車輪共同發力,幼兒才能更加順利平穩的向前發展。家庭閱讀環境的有效創設是幫助幼兒完成早期閱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家長參與到閱讀教學中,營造出溫馨的家庭閱讀環境是十分重要的。經過相關調查顯示,有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即父母在物質方面對孩子有著相對較多的投資,與孩子精神上的交流卻極少,如很少有家長能夠抽出時間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思考。因此,家長需要明白若要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與其早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有很大關系。為孩子在家中進行閱讀提供良好的環境,并能夠每天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共同閱讀和學習。
(一)幼兒閱讀中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1.興趣原則。在對農村家庭小班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教導時,千萬不能以成年人的心態來看待閱讀,成年人的閱讀要么僅僅為了消遣,要么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孩子進行閱讀的目的永遠只有一個:引起他們對于閱讀的興趣。一旦孩子對閱讀產生了興趣,由于孩子好奇的天性,必然會進行深入的“探究”,也能有效培養孩子的專注性。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點,進而創造出適合孩子進行早期閱讀的合適情境。如,有個孩子對白雪公主十分感興趣,家長就可以通過與白雪公主相關的書籍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如此,家長既能找到小孩閱讀興趣的切入口,也有效提高了小孩的閱讀興趣。
2.生活化原則。許多家長存在一個誤區,即閱讀等于書籍。如果我們能夠放大眼界,現實生活也是一本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通過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書籍”來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孩子學得開心,家長教得簡單。通過各類工具上的文字,生活用品中的說明,路邊的廣告、標語等等,既拓寬了孩子的生活領域,提升了孩子的眼界,還能幫助培養他的閱讀能力。如,孩子在吃零食時,家長和孩子一起通過閱讀食品包裝上的文字,既能提高幫助孩子更好地辨別食品,還能幫助他們更早的學會認字。
3.教育性原則。處于小班時期的幼兒此時有著極強的模仿能力,也有著十分敏銳的觀察能力,但此時的幼兒無法辨別行為的好壞,觀察到一些較為新奇的行為就會嘗試去模仿,家長在進行閱讀教導的過程中需牢牢把握教育性原則,閱讀材料的選擇一定要合理。如,一類含有錯別字的廣告牌千萬別選作閱讀教育的材料,而公園中的一些妙趣橫生的告示牌就是非常好的教育材料。
(二)提供早期閱讀的家庭指導方式
調動家長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并營造出溫馨家庭閱讀環境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即為家長提供早期閱讀的家庭指導方法,這些指導方法有以下四類:
1.家長講給孩子聽,孩子講給家長聽,突出一個“講”字。家長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挑選出一些適合當前年齡段的閱讀材料,由家長講給孩子聽,然后讓孩子根據自己對故事的記憶對故事進行穿插或續編,并能夠講給家長聽,如此,既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有助于親子關系的進一步親密。
2.通過觀看一些具有視覺效果的材料來刺激孩子的視覺,重點在一個“看”字上。如今科技日新月異,信息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色彩艷麗的幼兒刊物,與孩子一起觀看適合孩子那個年齡段的動畫片等多媒體材料;通過生活中常見標記和符號來對孩子進行教導,如跟孩子一起散步或逛街時,見到路邊標志、交通信號燈、街道名、商店名等指導孩子進行認識,這些都是生活中十分簡單的例子。
3.當孩子聽過很多故事,看過很多故事后,總會有一些小想法,比如結合某一故事進行改編,甚至依照生活中的原型進行故事的自我編輯,并將自己的故事講給家長聽,此時家長所需要做到只是耐心并保持十分強烈的興趣聽孩子將故事講完,即重點在一個“聽”字上。家長在聽完故事后,一定要及時給與孩子一定的鼓勵,并從孩子所講的故事中提煉出自己的看法,給與孩子客觀的建議。有些情況下,當家長給孩子講完故事后也可以與孩子進行交流,問問孩子聽完這個故事的想法,傾聽孩子的想法時可適當幫助孩子進行話題的引導,使之能夠緊扣故事主題,如此家長能夠在加深孩子對故事理解的基礎上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4.對孩子進行早期閱讀教學時,家長可以通過令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去引導孩子進行閱讀,重點在一個“引”字上,如家長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閱讀,適當情況下還可以讓孩子進行文章的復述。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過程中,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閱讀情況,引導孩子對畫面進行細致的觀察,并由此展開自己的聯想,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推測和對故事內容的理解來幫助幼兒完成基本閱讀技能的掌握,以此促進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有機會的話,可以多帶孩子去書店或者圖書館,誘導幼兒喜愛閱讀的環境。
總結:農村家庭的家長親子閱讀觀念薄弱。盡管現在農村的物質條件得到較大的提高,但家庭教育理念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家長自身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素質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并且很多家長即使意識到這點,由于沒有合適的獲取相應知識的渠道,最終也只得作罷;另外,父親家庭教育意識嚴重缺失。農村大部分情況下,主要是父親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而母親主要負責家庭的生活起居。進行幼兒教育時,十分重要的親子閱讀活動中,父親基本不會參與其中,即使參與其中,也只是“走個流程”。孩子更加喜歡跟母親一起進行親子閱讀。但我們可以在幼兒園創造出相應的閱讀環境,并在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形成長期且良好的合作關系;家長也應嘗試與孩子一起養成“好讀書”的習慣;當地政府也應針對不同家庭的實際需求,給與一些切實可行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周兢.早起啊閱讀發展與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
[2]于冬青.家庭早期閱讀教育與幼兒的讀寫萌發[J].教育評論,2007(3):82.
[3]吳霓,丁杰,唐以志,等.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8.
[4]張藍月.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文化建設研究——以達州市為例[D].四川省:西華大學,2013.
[5]王亞珺. 農村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現狀研究[D].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