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英
【摘要】:和諧林業就是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貫徹落實和諧發展理論,協調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社會的快速發展,從而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本文在分析和諧林業內涵的基礎上,對神木市林業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和諧林業背景下的如何進行林業建設,以供參考。
【關鍵詞】:和諧發展;生態系統;和諧林業;林業建設
和諧林業理論最早是由張國慶在1999年根據“林業系統自組織”理論、“按需育林”理論與“和諧發展”理論提出的,其定義為和諧林業就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研究并協調社會-生態系統中的社會關系和生態關系,實現社會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穩定和繁榮、人類共同幸福與進步。建設和諧林業就是要將林業與整個社會發展融合起來,建設大林業,發展大生態產業,讓林業發展從協調人與人、人與環境、陸地生態系統諸因子間關系、維護人類生理與心理健康著手,讓林業在生態安全、林產品上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在生態環境上滿足國家和諧發展與國民健康的需求,在森林文化上滿足國民精神需求,實現國家的生態與經濟共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的生態文明建設。
1.和諧林業內涵
林業不是一個孤立的行業,而是融入社會-生態這個復雜的巨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在區域上涉及整個陸地生態系統,包括山地、平原、城市、濕地、海岸、島嶼、荒漠、草原,林業是這個“人·地”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是維護社會-生態系統和諧的主體之一。筆者認為,和諧林業應該是:①以“人·地”系統為對象;②和諧地協調人與人、人與環境、陸地生態系統諸因子間的關系,促進人的生理和心理平衡;③以“人地共榮”為最高目標。因此,和諧林業的內涵可以理解為:以和諧發展理論為指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全社會參與協調社會-生態系統的研究與管理,采用生態化技術,協調人與人、人與環境、陸地生態系統諸因子間關系,倡導生態文化,維護人類心理系統與生理系統健康,實現人類社會與大自然和諧共榮。
2.神木市林業現狀分析
神木市位于黃河中游,地處黃土溝壑區和毛烏素沙漠交匯地區,受極地大陸冷氣團控制時間長,受海洋勢帶氣團影響短,加之深處內陸,地勢較高,地層保濕保水性能差,所以大陸性氣候特征顯著。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塞暑劇烈,多風少雨。近年來,神木縣多措并舉發展林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土地荒漠化的傾向、工業用水的加大、大規模煤炭生產引發的采空塌陷區引發的水土流失等情況依然嚴重,制約者當地林業快速健康發展。而且還存在,林業的資源結構也不夠合理,林業行政能力不夠,林業部門的法制建設不健全,以及在林業建設中所采用科學技術也存在問題,這些都給神木市林業發展形成很大制約。
3.精心打造高效的林業行政機構
3.1切實轉變職能。
為確保林業機構高效運行,首先,必須嚴格行政管理邊界,即凡屬市場行為或法律管轄范疇的事務,都通過市場法則和法律的途徑予以解決。林業部門工作的著重點必須定位在管理森林資源,而不是經營森林資源。
其次,借分類經營之機,將現有企業與原投資或主管單位徹底剝離,實現真正的“政企分家”,放開企業手腳,把其推向市場。而對于非公有制林業,林業部門只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進行行業監督,并徹底取消林業行政壟斷,實行公平競爭,讓他們自由經營,自主管理。再次是轉變經營理念,促進林業向大生態產業轉化。我們必須對傳統的局限于“林”的林業經營觀念進行反思、改革,將“和諧林業”的發展觀念運用到具體的林業實踐中去,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政府扶持,全民參與;分類經營,按需育林;和諧發展,永續利用。從而把林業建設成為高度發達的大生態產業。
3.2合理設置林業組織機構。
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和法制化、規范化的原則,進一步改革現行林業機構,系統、科學地設置辦事部門,弄清部門職責,建立部門溝通、協調機制,清理、壓縮并嚴格控制各類非常設機構,切實發揮現有職能機構和工作體系的作用。要按照實施《行政許可法》的要求,明確執法主體,解決政、事不分的問題;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合理調配行政審批事權調整后的人員編制。
3.3轉變管理理念,樹立效能意識。
林業建設中管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樹立效能意識。首先按,就是林業部門要加強對林業建設的監督,加大行政人員的辦公效率,提高員工的服務精神,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和專業性的素養。還要重視林業知識的培訓,加強林業重要性的意識,要全面的提高林業產業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采取戰略性的措施對林業進行建設,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社會作用。
4.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建設現代化林業
現代的社會不僅是經濟時代,更是科技時代,科技的發展代表著國家的世界地位。當今的各個領域都是運用高科技手段才蓬勃發展的。那么林業建設也不例外,它采用當今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及先進的生物技術,及時有效的運用到林業產業中去,大力發展生產力,以環境保護為優先原則,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實現林業建設的技術化,要積極的運用高科技技術,不斷對技術手段進行革新,滿足時代的進步。
4.1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提高現代化管理和服務水平。
要積極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加快實現機關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服務現代化,并以此為契機,重組優化林業組織結構、工作流程;要建立林業信息公開制度,整合共享信息資源;要充分利用現代辦公手段;要以政府門戶網站為政務信息發布、網上辦事服務的總平臺,通過內網改造和業務系統建設,逐步構建全天候、一站式的“電子政府”,從而極大地提升林業行政效能。
4.2科技興林,建設發達的大生態產業體系。
林業的發展離不開以科學發展觀為原則,要縱觀全局,轉變傳統的理念,采用先進的高科技技術,增強技術的創新,引進外來文化的精華。要全面的使用成熟的相關技術大力發展林業產業,達到預期的效果。
結語:
林業建設要在和諧的林業背景下才能得以發展,和諧林業背景就是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運用高科技手段,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高度和諧,使人類共同幸福進步。林業建設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同步,要以經濟與是呢溝通共同繁榮的原則,來建設森林資源。林業資源是人類的財富,我們要加以重視和保護。和諧林業的背景下進行林業建設有利于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生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中國林業跨越式發展[J].林業經濟,2015,(04):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