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娟
摘要:語文在小學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它注重培養學生們的綜合素質,一直以來備受廣大師生的關注,是小學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學習科目,是社會人士關注的熱點話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要求,同時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標準。在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將讀寫結合教學法應用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并重,探究讀寫結合教學的新思路。
關鍵詞:讀寫結合教學法 小學語文 教育教學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是學生接觸語文的初級階段,是學生奠定文學功底、夯實文學基礎的關鍵時期,它對學生今后綜合素質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熟練運用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因此,廣大師生更加注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方法和策略。隨著素質改革教育的推行和發展,新的教學理念被推進,讀寫結合教學法被普遍應用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這一舉措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將對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進行分析研究,全方位解讀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暴露的問題,同時提出相關的解決方略。
一、讀寫結合法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方法
(一)先寫后讀
在進行新的閱讀訓練之前,教師可以依據本次主題,給同學們布置一次相關課題的寫作練習,注意不要有太大的局限性,孩子們天性活潑,想象力豐富,在沒有接受任何訓練之前,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通過寫作,描繪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將自己的解讀表達出來。這樣不僅可以防止千篇一律的結果出現,還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開拓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通過試作對這一課題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教師也通過閱讀查看了解了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這對開始新的閱讀訓練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通過結合學生想象與實際訓練,總結出一套順應學生思想潮流的教學方法,充分地利用教材,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學生自身通過比較自己想象與實際訓練,從不同審視角度分析兩者的異同,從而更有興趣投入到接受新知識中。
(二)課前讀后感
讀后感是讀寫結合教學法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課后讀后感是老師在授課完畢之后給學生們布置下去的寫作表達,它被學生下意識地當作老師檢驗課堂成果的測試,當作一種負擔,在這種無形的壓力下,學生們不想寫,不愿寫,但又被迫的必須寫,處于被動形式的他們,學習效率自然不會高,更別談寫出好的作品。可若把課后讀后感布置到課前來寫,不加限制,讓學生充分想象自由發揮,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課前預習可以真正得到落實,而且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基本學情,了解學生真實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通過寫課前讀后感的方式,幫助學生更透徹地分析文本,理解文章內涵和主旨,使讀寫結合教學法得到更好的實踐。
(三)在課堂中引入讀的概念,精講多練
在開始新的授課之前,留給學生充分的熟讀時間,在熟讀中把握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做到把讀的形式多樣化,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文章情感的變化,揣摩文章字詞大意,把握文章主旨,體會文中造詞造句的寫作技巧;另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精講少講,挑選精彩片段,引導學生去揣摩文中的精華,同時要有目的、有步驟、有選擇地訓練學生,有意識地強化訓練,通過課堂知識與課后訓練相結合,將讀寫結合落到實處,將讀寫教學滲入人心。
二、讀寫結合法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所暴露的問題
(一)教師對文本解讀不夠深入
讀寫結合法本身就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教師在教學中稍有疑惑或理解文本粗俗淺顯,便無法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內容,更無法從中獲取知識,如此一來,在教師自身都不能夠細讀文本的情況下教學,毋庸置疑,非但不能解惑,反而會引出更多新的問題。事實上,絕大多數小學教師普遍都依據參考書來解讀文本,更有甚者竟然不能獨立解讀文本,只有借助相關參考資料、網絡媒體等各種工具,才能夠基本解讀文本,于是便出現了教師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不從學生的角度深入解讀文本的現象。不僅迷失了自己,還誤導了學生,從而無法實現讀寫結合。
(二)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是實現讀寫結合的重要環節,對于學生而言,個性化閱讀就是通過自己的方式去閱讀,去理解,去深入解讀文本,從而實現與文本的密切交流,享受文字帶來的樂趣,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受到情感的熏陶、文學的渲染。作為讀寫活動主體的小學生,各方面相關能力還未發展完全,處于身心發展初級階段的他們,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需要老師的引導與幫助,在教學時間與學生自身能力兩方面因素的限制下,教師逐漸成為讀寫活動的實際主體,他們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為教學方便以及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來進行讀寫活動的教學實踐,他們從未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個人理解和主觀思維來引導學生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減少了更多讓學生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機會。這嚴重影響了小學生自身讀寫能力的培養,也有悖于讀寫結合法的初衷。
(三)教學設計環節太過繁瑣
為了保證讀寫結合教學法的趣味性以及增強學生參加讀寫結合活動的積極性,在當代教學中,教師們往往會增設更多的教學環節,各式各樣的活動將課堂本就少的可憐的40分鐘時間分割開來,當然,這些新奇有趣的活動的確吸引了學生們的眼球,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但課堂卻因此變成了同學們展示的舞臺,原本的教學模式被這些活動所取代,原本教學的意義在被忽視的同時也在逐漸消失。這樣的課堂給不了學生真正的知識,只會顯得雜亂無章,不僅影響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還會阻礙讀寫結合教學法的實現,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四)讀寫教學分離
為了滿足素質教育的發展,順應教育新理念的潮流,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確存在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但不足的是,讀寫教學分別開設、相對獨立,這違背了教學的原本意義。讀寫結合并沒有被老師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綜合分析,一是由于教學時間本就被規定限制,再加上寫作教學本就耗時多,一旦進行讀寫結合,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極有可能難以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二是在受到教師自身專業能力限制的情況下,讀寫結合教學法無法通過教師專業的知識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實現,從而導致讀寫教學分離。
三、結語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在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夯實文學基礎,提高文學修養,刺激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從各方面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讀寫結合教學法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的知識技能,同時兼備廣闊的閱讀視野,再加上教師是實踐讀寫結合法的引導者,所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是提高讀寫結合法質量的重要策略。為了實現將讀寫結合真正運用到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去,細研教材,深入解讀文本是關鍵,抓要點,難點,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真正領悟文本的內涵。這是一項大工程,只有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思考、總結、改進,讀寫結合法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參考文獻:
[1]盧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學刊,2010,(18).
[2]宋秀蓮.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能力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3,(36).
[3]伏風林.小學語丈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
(作者單位:山東曹縣孫老家鎮柳河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