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俊
【摘要】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多元化教育被逐漸落實到教育領域當中,擁有了全新的含義和內容,特別是在現階段實施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當中滲透多元文化,巧妙地將其融合到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音樂素養、獨立人格和身心方面的健康發展,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唱教學;多元文化;傳承
打開義務教育教科書(蘇教版)小學音樂新教材高年段教材,映入眼簾的目錄是每個單元鮮明的主題:梨園英秀、情系江淮、七彩版圖、溯流探源、南國風情等,這些教學內容表現出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即多元文化的滲透與傳承。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中,各民族的文化融合與多元發展已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多元文化觀的核心是文化的多樣性,承認文化之間平等的相互影響。新課標指出:“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擔當起文化傳承的重要工作。音樂課堂不僅要有濃濃的音樂味道,也要有厚厚的文化味道。
作為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樂教材中內在的音樂文化內涵,緊緊圍繞音樂本體,適度滲透相關文化,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并從中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有效的傳承音樂文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音樂老師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對多元文化的認知不足,仍然沿用教師教唱一句、學生跟唱一句的方法,學生從中只學會了模仿,并不能理解音樂的意義,也難以提高演唱技能和音樂欣賞能力。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還會出現教學內容上枯燥、教學方法單一,對教材內容挖掘的不夠深入,學生往往缺乏學習興趣,音樂知識得不得拓展和延伸。
多元文化是指一個社會、國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種文化的總稱。在世界多民族的多種文化共存的前提下,對其自身以外的任何一種文化,采取認同態度,并在平等的基礎上開展雙向交流,以利于自身發展,這就是多元文化。蘇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教材編寫的一大特色就是演唱曲目中多元文化的滲透與傳承。這里的多元文化包含東方文化、西方文化與文學、詩歌的密切聯系以及與戲曲、說唱、影視、戲劇、歌劇等姊妹藝術的融合。
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不僅要對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元素進行深度挖掘,通過課堂教學形式對多元文化進行全面展示,實現多元文化因子的大融合,拓展學生的視野、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情操、提高音樂的審美力。
1.挖掘音樂教材中多元文化因素,學會尊重、欣賞和表現不同民資、不通種族的文化。
深入挖掘教材每一個單元中蘊含著的豐富的多元文化信息資源、相關多元文化知識,引導學生學會搜集、整理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因子,學會等待學生去發現多元文化如何滲透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應該如何傳承這些寶貴文化,充分發揮多元文化對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生音樂素養的作用。
隨著西方音樂的不斷介入、民族音樂的更多關注,歷史文化的厚重積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名曲背后深遠的文化因素,也要對音樂本身領會和感知,展示作品的文化內質。通過不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知對不同國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因子大聚會,了解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共生現象;同時也能從流行音樂的文化元素中獲得積極因子讓其成為重要教育素材。
2.尋找音樂教材中的多元文化認知的平臺,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 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引領學生通過尋找歌唱教材中的背景和相關文化元素,可結合歷史文化知識進行補充,充分認識音樂文化產生的背景,以聽唱、學唱、欣賞為主,體會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從教材中的多元文化中感悟出新的感受,增進學生對音樂文化更進一步了解的興趣。
音樂歌唱教學中的多元文化是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簡單的拼湊,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元素進行深入的挖掘,還要各個環節積極創設滲透多元文化的契機,充分發揮多元文化對音樂歌唱教學的促進,讓多元文化的融合成為音樂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我們的音樂課堂煥發無限的生機和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