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艷
[摘 要]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標準明確提出教師要為學生普及有價值的信息,保證數學教學中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和學生是實現課堂有效性的兩大關鍵因素。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上仍然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要對小學生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提高負主要責任,因為小學數學教師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益。小學生作為數學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年齡特點以及學習方式是教師展開教學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教學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改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一堂課的效果如何,首先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行為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通過能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行為的教師教學行為來實現,這就需要教師合理組合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上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現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一、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以及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目前很多學生對普及知識的渠道已采取多樣化形式,學生可以通過信息網絡以及書籍不同渠道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源,因此,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為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所以教師創設情境教學要與時俱進,用跟隨時代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對創設的情境教學也應該具備新時代氣息,才能夠讓學生有積極參與的學習興趣。比如,利用課件,講故事引入:“媽媽出差了,沒人叫圖圖起床,圖圖上學遲到了。媽媽出差回來,給圖圖帶來一件禮物,猜猜是什么禮物呀?”然后播放鐘表的“滴答滴答”聲,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堂教學中,把對整時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保持著濃厚的學習熱情。
二、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強化學生理解掌握
想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就要結合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添加新生活元素,為豐富課堂教學知識讓學習氛圍變得活躍,改變原本枯燥無味的課本內容變得新穎易懂,使小學生更容易接受內容的新鮮事物,運用生活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參與程度,鍛煉學生自發地去學習和了解知識,能夠充分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設計,增強作業的娛樂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學《元、角、分》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超市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與售貨員,開展貨物交易活動,讓學生在交易活動中學會認識并應用人民幣。作為數學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并設計具有層次性的問題,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獲得提高。
三、密切聯系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果要學習有用的數學,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要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在教學完相應的知識后,通過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聯系日常生活并將數學知識加以運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觀察、感知日常生活中由角構成的實物等,是他們初步獲得角的感性認識。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摸一摸、畫一畫,觀察、探索角的特征。最后,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周圍有哪些事物含有角,這樣下來學生就加深了對角的認識,就會將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
四、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整時”這一環節中,通過動手實踐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鐘面,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后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實踐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學習整時的寫法時,學生說出“11:00”比“11時”出現的地方更多,但是說不出為什么,老師問“哪些同學出過國?”巧妙地提示學生,體會到“11:00”這種記法的通用性。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從實際教學中看出,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并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五、結語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是保證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也是每位小學數學教師所期待的目標也是共同的追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教學。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葉巨全.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現代閱讀,2017(05):123-125.
[2]孫愛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外閱讀,2016(15):34-36.
[3]何 英.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2017(11):187-189.
[4]龍燕.有效教學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管理策略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2018|(1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