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是一種具有高效性的集體學習模式,教師借助一定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后,學生依據教師提出的教學問題展開合作探究學習,并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提供一定的教學指導,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助提升。基于當前小學數學現狀,筆者將集中分析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對小學數學教學造成了阻礙,在被動學習狀態下,學生的思維潛力和創新能力都被遏制,最終導致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停滯不前。新課改要求應該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探索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技能。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就能夠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因此筆者試分析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途徑。
一、選取適當的合作時機,營造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需要尋找合適的契機,否則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甚至是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如在解決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重難點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適當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選擇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欲望的激發奠定基礎。如,在學習三角形知識時,教師先提出問題,三角形的定義,生活中的哪些東西是三角形,讓學生去找到三角形,收集找到的三角形,在上課的時候展現給大家,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準備好材料后,便開始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將收集來的三角形展現給大家,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收獲了成就感,直觀認識到三角形知識;緊接著繼續創設問題情況,讓學生用三角形搭建自家的房子,給學生分發小棒材料后,學生都很積極,都希望建造出一所漂亮的小房子,在這個情景中,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熱情,教師對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這個環節結束后,教師要評價學生的作品,最終得出,三角形是比較牢固的,不容易變形,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哪些東西用到了三角形的穩定性,讓學生積極討論和發言。
二、合理設置小組,明確各自職責,合理選用合作學習內容
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成小組,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指導原則,讓所有學生均有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表現自己的機會。小組成員明確各自職責,通常4—6人為一個小組,小組合作學習要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定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學生起主要作用,教師居于次要地位。首先,教師要學結合教學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時間,做好預先判斷,加強監督和指導。如,教師在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時,通過引導,開展了兩次合作探究,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讓小學生扮演工程師的角色,采用各種學習資料,搭建工程建筑,比較誰搭建的較穩固。學生興趣被調動后,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了所有的作品,教師引導學生為什么長方體和正方體比較穩定,而球體卻不穩定呢。學生展開交流和合作,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的面比較平,這就是引入了所要教授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做游戲,按照標準分類整理物品,并讓小組去分類,讓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對這兩類圖形形成了感性認識。教師引導學生擺放長方體和正方體,加深學生對此的感性認識,培養了學生空間想象和創造能力。
三、利用游戲教學提升合作學習趣味性
小組合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增強,但是也很容易由于缺乏教師指導,造成無效的合作學習,造成這種無效學習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組合作學習枯燥,在沒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缺乏方向性和趣味性,尤其是針對小學生來說,趣味性教學元素的融入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例如,在“可能性”一課中,可以根據學生對“一定發生”“有可能發生”“不可能發生”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礎上,可設計進行摸球實驗:①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的一定是藍球;②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的有可能是藍球;③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的不可能是藍球。采用四人分組的形式完成活動,并說出裝球時的想法。在整個小組中,通過集體商量的方式決定裝球的方式,然后一個人實際操作,其他學生檢驗操作是否符合試驗要求,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相應的分工。在試驗結束后,班級交流時,普遍認為:第一個問題:裝球時只能裝藍球,至少裝一個藍球,數量多少都可以;第二個問題:隨意裝幾個球都可以,只要袋子里不存在藍球即可;第三個問題:放入一個或幾個藍球,同時放入其他顏色的球多種。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游戲和交流對課程中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必然性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數學學習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積極利用數學教學的優勢,為學生的思維空間擴展提供客觀條件。比如,在“認識角”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引申生活中的各種角外,還可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共同討論,爭取能從多種途徑闡釋角的概念。如:兩條線段相交所成的圖形就是角;彎折一條直線后所形成的圖形就是角;還可能存在非常具有想象力的說法:人為折斷一根筷子后也形成了角……通過這樣的思維啟發,學生能夠進一步深化對角的認識,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五、結語
總之,基于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肩負起選擇合理教學方法的任務,結合新課改要求實現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傳授學生自主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奠定基礎。本研究分析了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途徑,希望本研究內容能夠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實踐工作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紀振輝.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10(09):224-225.
[2]趙志偉.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07):165.
[3]鐘文青.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知音勵志,2016,10(20):88.
[4] 張明,谷雪娟,蔡福玲,等.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6,11(15):4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