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彥花
[摘 要]語文作為小學教學體系中的基礎性學科,其學習不但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傳承和弘揚,對于學生的核心素質培養以及全面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對于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文字解讀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但同時良好的閱讀能力也有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動了教育理念和教學重點的轉變,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比重逐漸上升,語文教學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生核心素養以及語文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成為當前教學的重點,其中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部分,應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理解接受能力做好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養成自主閱讀學習的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筆者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淺談幾點關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良好的閱讀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對閱讀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小學正是學生好奇心理強烈和求知欲旺盛的階段,在課堂上很難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對于枯燥的課文閱讀更加缺少動力,極大地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閱讀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文章的題材、作者的介紹、主題思想以及表現手法的相關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使得閱讀教學環境和氛圍十分枯燥,降低了教學效率。
3.忽視了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教學僅限于課堂上的四十分鐘,無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和深層次的體會文章中情感,加之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較少,沒有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學習習慣,使得閱讀教學并為達到應有的目的。
(二)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閱讀是人類獲取信息和傳承文化的主要途徑,也是人類不斷進步和充實自己的學習最大動力,因此在小學這一學生習慣養成和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成了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學語文知識,并加以溫習和靈活運用,在閱讀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增長寫作素材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樹立起正確的情感態度以及思想道德價值理念。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普通教學模式是老師根據教材內容,將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簡介、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特色,一個流程下來,生硬地將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實際上,閱讀教學最關鍵的就是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例如在課文《圓明園的毀滅》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圓明園》的央視紀錄片,隨著旁白的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走向,將課堂閱讀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幫助其體會近代史中華文明遭受的磨難,圓明園的殘骸鮮活的證明了古老文明遭受的損毀以及悲涼、枯寂的氛圍。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至關重要。所以,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著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培養學生在閱讀時靜心閱讀,切勿三心二意;還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通過字里行間的理解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達到理解文章內涵與中心思想的目的。當然,還要讓學生養成勤于動筆的閱讀習慣,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摘抄文中優美的語句、段落,可以在讀后練習寫作讀后感。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筆記習慣之后,會讓閱讀教學取得更加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祖父的園子》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將文中關于園子的描寫以及祖父的形象刻畫記錄下來,便于日后的復習和深層次的體會,增強閱讀學習的效果。
(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筆者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通過文章背景解說,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當學生帶著一種求知探索的心情進行課文閱讀,其閱讀效果必然是最好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課文的時代背景與中心思想,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求知渴望。當學生懷著渴望的心情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思索和求知欲望,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書籍,將學生的閱讀面、知識面進行拓展。例如:在課文《草船借箭》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推薦學生進行《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和《西游記》的課外名著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四)在閱讀教學中串聯寫作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作為語言類學科,其學習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文學創作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語文知識的學習不是單一的,各個部分之間具有關聯性和相互作用性,因此教師可以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蘋果里的五角星》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寫一篇“不同角度,不同的景物”為題的300字左右的作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教學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增強閱讀教學的拓展性實用性和趣味性,串聯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良好的自主閱讀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 吳秀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課外語文,2016(05):35-36.
[2] 石錦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時代教育,2015(03):49-50.
[3] 蘇宏宇.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16(07):63-64.
[4] 張嘉興.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語文學刊,2017(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