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梅
[摘 要]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在語文知識的吸收應用上也就存在著很大差別,因此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一些學困生,這些學生不僅減低了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水平,久而久之還會帶動其他正常學生出現懈怠的學習態度。但是語文不僅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語言知識,更是學生理解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對小學語文學困生進行轉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困生;成因分析;轉化策略
語文知識中涵蓋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提高學生個人涵養和語言運用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教學方法、學習觀念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目前階段的學困生越來越多,成為小學教育中不可逾越的阻礙。為了實現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有效轉變,就需要語文教師不斷探索分析這些學困生的成因,并采取相應合理的策略,幫助他們重新拾起學習的熱情和信心,進行自我完善和提高。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的主要成因
(一)家庭方面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對孩子一般采取的都是溺愛的態度,以致于學生將一些不良的習性和態度帶進了語文課堂。再加上很多學生家長迫于生計,整天奔波在外,無力、無心顧及孩子。家庭配合、監督教育的缺失和空白以及本身語言能力的有限使這些孩子從小就沒養成自覺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再者,部分家長不能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教育,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學習效率都失去了保障。
(二)教師方面
很多語文教師沒有創新的觀念,并且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也沒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和需求,所以導致學生的語文興趣不高,難以發揮自身的主觀積極性。從而出現對語文學習的厭倦情緒,尤其是在學生已經存在語文學習的厭倦情緒之后,教師的批評就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學生方面
從小學生自身情況來看,這些學習障礙生成績不如其他同學,在同學面前總有一種自愧不如的感覺,他們也想學習上與其他同學一起進步,這種矛盾心理使他們產生了自卑感。同時他們還擔心自己學習不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和父母的責罵,過度的焦慮又使他們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不佳。
二、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靈活地使用教學方法,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要多關注班級上對語文學習存在弱勢的學生,這種關注可以體現在多讓這些學生回答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多鼓勵和表揚這些學生,以此來促使“學困生”獲得一定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積極地開展學習。
例如,在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這一節課程時,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新課,以此來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之后給學生一些時間讓學生快速閱讀文章,提出“十六年前是指哪一年?為什么十六年過去,作者還難以忘記,到底十六年前發生了什么事情呢?”等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教師要多鼓勵語文“學困生”積極回答問題,并對這些學生回答的問題給予肯定,從而增加這些學生的自信心。
(二)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
老師真誠的愛,經常性的鼓勵,對于一向生活在“暗淡無光”環境中的弱勢群體更為強烈。“給點陽光就燦爛”這話說得非常好,對學困生,教師往往是一個友好的眼神,一句親切的問候就能讓他們感覺到陽光。
比如,班上有一個非常調皮的、而且特不愛做作業的學生。教師不能一味的批評他,而是要循循善誘,敦敦教導:“老師一向認為你回答問題很棒,很快就能將答案說出來,其實只要你上課多舉手,就會忘記搞小動作,不信你試試看。”然后在他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后,表揚他“今天你進步了。”運用激勵性的話語,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從而飛速的進步。
(三)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有閃光點,這些小學生之所以在語文學習面前存在種種問題,正是由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真正了解每一個學生,沒有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例如,教師了解到某些小學語文學困生想象力極其豐富,總會出現一些新點子、新思路,教師不妨將他們歸為一組,并命名為“金鑰匙小組”;部分學生思路不敏捷,但漢字書寫工整,教師就可以將其歸為一組,并命名為“書法家小組”……通過這樣的形式將學困生按照語文學習能力的特點進行劃分,就可以使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更有信心地參與到小學語文的學習當中,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
(四)合理開展教學活動
教師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在轉換小學語文“學困生”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明確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自身思想意識領域的認識,同時要從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出發,尤其是在對“學困生”進行教育中,要通過講授知識、傳遞社會經驗等途徑來促進這部分學生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這一節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這一課程讓學生全面了解居里夫人,在學習這一位偉大人物的過程中,利用她所具有的精神來引導語文“學困生”積極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
很多小學生剛剛步入課堂生活,就對語文學習產生極大的不適應或是厭煩情緒,這與家長的引導不科學有著很大的關系。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與學生家長多多溝通,在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同時,為家長提供在家庭教育中促進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的思路與方法,使小學生能夠在家庭生活中有父母的引導,在課堂生活中有教師的幫助,進而能夠更快的完成學困生的轉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學困生,并且他們的轉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在不斷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各種問題,對他們進行學習上的指引和心理上的疏導,讓小學生能切實感受到教師的人文關懷,提高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健. 淺論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分析與轉化策略[J]. 東西南北:教育, 2016(21):00106-00106.
[2] 范春暉. 淺談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策略[J]. 新課程(小學), 2017(6).
[3] 索朗卓嘎. 學困生在小學語文中的成因和轉化策略分析[J]. 科學導報, 2015(9).
[4] 陳康英. 小學語文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D]. 四川師范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