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莉 郭趙華 高鑫 沈青 高子怡
本文得到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關稅新政的經濟效應研究-基于海淘業的分析(項目編號:201610320113X)”的資助
摘 要:我國關稅新政的實施對規范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并提高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在分析我國跨境電商迅速發展的背景及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關稅新政對跨境電商發展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并從加強法律規范、加強跨境電商企業的成本控制和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關稅新政下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關稅新政;跨境電商;成本控制
一、引言
阿里巴巴以互聯網為工具,實現了中國供應商與海外買家進行交流,這標志著中國對外出口貿易互聯網化時代的到來。隨著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電子移動端平臺的廣泛使用,人民幣國際支付的便捷使用,多樣化的跨境網購形態促進了跨境電商交易的迅速發展。
據CNNIC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為3.88萬億元,同比增長33.3%。2015年我國跨境網購規模為571.3億美元,占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10%,同比增長90%。2016年這一規模將突破800億美元,同比增長50.1%,超過全國網絡零售規模增速。
為了規范跨境電商的交易行為,我國于2016年4月8日起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企業對消費者,即B2C)進口稅收政策,與此同時調整了行郵稅政策。然而不久,國務院又批文該新政暫緩一年實行。對于上海、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重慶、天津、福州和平潭10個試點城市的監管,在這一年中仍以先前的關稅征收。這意味著在關稅新政中除了進口關稅之外的其他對電商具有殺傷力的規定暫緩實施。這一政策過渡期至2017年5月11日。時至今日,也已過了關稅新政實施的暫緩期,進入到全面實施階段。
那么,關稅新政的全面實施,對于跨境電商業的發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如何采取相關措施促進跨境電商業的發展是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二、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背景及發展現狀
1.我國跨境電商迅速發展的背景
(1)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居民購買力的不斷增強
在全球化趨勢的背景之下,我國國內經濟在不斷蓬勃地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近10年GDP數據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從2006年的217657億元人民幣,到2015年的676708億元人民幣,十年時間里中國GDP提高了300%。伴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使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及我國人均國際購買力的不斷增強。網購的便利性促使國內跨境網購交易量猛增,跨境網購成為越來越多網購一族的選擇,一個真正“買全球、賣全球”的時代已經到來。
(2)人民幣國際支付能力的提高
2015年12月01日,人民幣“入籃”這一事件,標志著繼美元、英鎊、日元和歐元之后的第五個國際儲備貨幣出現了,它就是人民幣。中國作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加入SDR(Special Drawing Righ)貨幣籃子提高了國際支付能力,使得人民幣在國際貨幣流通中扮演者更為普遍的角色,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將進一步便捷、可操作。這為國內消費者的海外購物提供了更為簡便的支付手段,降低了海外購物的交易成本,促進了海外購物交易量的大幅提升。
(3)各種便捷移動端平臺的廣泛使用
與國內網上購物相比,消費者在跨境網購時使用電腦的比例更高,互聯網的廣泛使用,各種移動端平臺APP的出現,使得跨境網購更易于操作。移動平臺由于其社交性強與時效性快等突出的特點,成為新型跨境網購模式首選的渠道,最為流行的就是近來突然出現出的各種直播類、社交類功能豐富的跨境網購APP。
2.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狀況
近幾年來我國進出口交易總規模在逐年上升,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逐年快速增長,跨境電商占進出口總規模中的比重也在迅速攀升。“海淘”是近年來興起的網購消費潮流,指消費者不依賴代購商家,直接去國(境)外網購淘貨,“海淘”的主體是個人。跨境電商的主體是資質企業,跨境電商企業通過集中海外采購,統一由海外發至國內保稅倉庫,用戶向電商提供訂單,貨物再從保稅倉庫發出。國內大型電商代表有“阿里巴巴”、“亞馬遜”、“京東”等,電商也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了海淘。
圖1是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與進出口交易總規模比較圖。從圖1可以看出,2008年我國進出口交易總規模為18萬億元,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為0.8萬億元,占比為0.04%,2016年我國進出口交易總規模為34.4萬億元,跨境電商交易總規模為6.5萬億元,占比為18.89%,從2008年到2016年我國進出口交易總規模增長了91.11%,而跨境電商的交易總規模從2008年到2016年增長了712.5%,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總量的增長率是進出口交易總規模增長率的7.82倍。從2008年到2016年跨境電商交易總規模的平均增長速度為89.06%。
我國跨境電商的交易額與我國電商市場規模的比較結果反映在圖2。從圖2可以看出,2008年我國電商市場總規模為3.2萬億元,而跨境電商市場總規模為0.8萬億元,跨境電商市場總規模僅為電商市場總規模的25%。2016年我國電商市場總規模為12萬億元,而跨境電商的市場總規模為4萬億元,即2016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占33.33%,說明了隨著我國國內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及人民幣國際支付能力的提升,跨境電商的規模占電商市場規模的比例越來越大,國內居民境外購物快速發展。
從上所述可以看出,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幣國際支付能力的提高、各種便捷移動端平臺的廣泛使用促進了我國跨境電商數量和規模、交易量的同步提升,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全球化的趨勢會使貿易、投資等超國界加速流動,未來世界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聯互通的世界經濟格局。我國“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也加速了我國融入世界格局的速度,這些有利的條件為跨境電商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便利條件。為了進一步規范跨境電商業的發展,我國在2016年開始實施關稅新政,那么關稅新政的實施將會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跨境電商又該如何應對這些風險呢?
三、關稅新政的主要內容
1.關稅新政的主要內容
2016年4月8日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新政啟動實施。新政明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不再按行郵稅計征稅款,而是按照貨物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0元。在限值以內進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征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征收。超過單次限值、累加后超過個人年度限值的單次交易,以及完稅價格超過2000元限值的單個不可分割商品,均按照一般貿易方法全額征稅。同時,改革后的政策明確了通過跨境電商買賣進口商品的個人為關稅的納稅義務人,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和電子商務企業為代收代繳義務人。
2.關稅新政實施的背景
在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初期,國家通過給予跨境電商行業較多稅收優惠鼓勵并促進了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但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卻對傳統進出口企業造成了不公平。傳統進出口貿易企業采用B2B方式交易,進口貨物進境時按照貿易性貨物標準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綜合稅負遠遠大于稅改前跨境電商的稅負。
對國內商貿零售企業來說,跨境電商進口商品按照行郵稅規定征稅,稅率僅為10%,而同類型的國內商品,按照17%的稅率征稅,稅負的差別最終體現在商品價格上,容易扭曲理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國內前幾年的毒奶粉事件和地溝油事件等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及國內經濟發展,人民幣購買力的增強,使得國人愈發熱衷于進口的貨物,傾向于使用高品質的產品,尤其是食品類、母嬰類產品和女性化妝品。
因此,關稅新政的實施一方面有利于跨境電商企業與國內進出口貿易企業、國內商貿零售企業的稅負公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規范關稅的管理,減少因簡易征收關稅及C2C交易形成的征稅“盲區”造成的稅收流失問題。但本次關稅政策的調整給彩妝類、母嬰類、奢侈品類商品的交易帶來了挑戰,對“互聯網+”時代催生的跨境電商行業影響更為明顯。
四、關稅新政對跨境電商的影響
1.短期看,加速了跨境進口電商行業的洗牌,跨境電商的進口保稅備貨模式受到挑戰
新政的實施會在短期內減緩跨境進口電商的發展速度。近幾年我國的跨境電商行業勢如破竹地成長起來,然而隨著新政的落實,跨境電商所繳納的稅款大幅增加,導致跨境電商平臺成本必然會提高,這意味著海淘免稅時代的結束,也就意味著跨境電商將面臨重新洗牌。一方面,受影響最深的小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開始逐步瓦解,70%的商家表示身處瀕臨倒閉的邊緣。小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紅利將會消失,而這些小型企業不能迅速轉變經營理念和模式;另一方面,這些中小電商企業規模有限、資金不足,難以深入開發海外倉儲,難以與國外品牌深入合作,因而與那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平臺相比,這些小微跨境電商平臺面臨著因缺乏資金實力而被迫退出市場的窘境,從而加速了跨境進口電商行業的洗牌。
關稅新政下跨境電商進口保稅備貨模式受到了直接而強烈的沖擊。新政中取消了按照行郵稅征收的50元以下的免稅額度,在這一政策規定下,跨境電商企業不再能夠通過保稅模式獲取“整進零出”的優勢,并且使保稅模式占用的資金更大。
2.長期來看,有利于規范化、法律化跨境電商行業,提高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質量
國家出臺新政,展示了我國對海外商品進口的強烈重視,縱觀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假貨生產鏈危害等,新政實施的目的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地打擊這些問題,同時規范化、法律化跨境電商行業,提高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質量。
為保障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引導我國國內的生產企業循著健康、安全、優質的道路上前進而努力。消費拉動國民經濟穩而快地增長,保障消費者利益,既有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民生,又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動力。同時,眾所周知,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它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一起發展。例如:門面的出租銷售帶動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銷售宣傳等工作提高了國內的就業率。但是,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的出現,我國的實體經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很多相關產業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所以新政的實施,在很大程度體現了國家對國內生產行業、實體經濟生存和發展的支持和引導。
五、關稅新政下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建議
1.政府部門加強法律規范和海關、稅務等部門的監管力度
(1)加強法律規范
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通知,從4月8日起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并同步調整行郵稅政策。通過國家法律的形式,將關稅與跨境電子商務強制、固定地聯系起來,這就要求跨境電商充分認識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重要意義,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重點內容,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要求。
(2)加強海關、稅務等部門的監管力度
跨境電商行業與傳統實體行業不同,具有全球性、無形性、隱匿性等特征,這些特征導致海關、稅務部門等很難完全獲知跨境電商進出口的相關信息。新政的出臺,加快了跨境電商的流通速度,使我國的跨境電商企業規模化、合法化,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現象。
2.企業加強成本控制和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
(1)加強企業的成本控制
控制成本始終是企業盈利的關鍵。因此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在主要跨境進口國家設立海外倉,縮短跨境商品通關時間,逐漸建立快速優質的物流管理體系來提升客戶消費體驗服務,提高客戶群體的忠誠度與粘性,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與此同時,隨著新政的實施,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將越來越重視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調整商品結構,提高國內商品的質量,向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服務效率的目標前行,營造一個公平公開、健康良好的商業競爭環境。
(2)提高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水平
在這個國際化發展勢如破竹的時代,僅僅關注于國內的供應鏈是行不通的,需要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將目光放到海外供應鏈上去,將國內外供應鏈形成一個完美的鏈接,只有更加明確、有目標性地深挖海外供應鏈,密切與海外知名品牌的合作,才能在關稅新政的背景下將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壯大。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生長,國際化、服務化、物美價廉化的海淘業將成為大勢所趨,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需要改變觀念、適應新變化、不斷改良突破、順應國家政策,才能開創出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張雨婷.關稅出新政,海淘是否走向了末路[J].合作經濟與技,2016(12):124-126.
[2]章君.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解讀--基于財關稅[2016]18號文[J].財會通訊,2016(22):97-98.
[3]李磊.淺析關稅改革政策下跨境電商企業稅收變化及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6(13):232.
[4]劉伊莎.B2C跨境電商稅制改革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財會月刊,2016(25):69-72.
[5]馬海波.跨境電商稅收新政的利弊分析[J].山西財稅,2017(07):20-21.
[6]李金龍.新稅制對跨境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影響--以“中國電商百佳縣”義烏為例[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09):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