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儼
【摘 要】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學生想象力和思維力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教學可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本文從實際教學實踐出發,從多個方面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課;音樂興趣;教學實踐
音樂本身是一種聲音和時間的藝術,一切音樂活動都是從聽開始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莫過于欣賞。現在的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欣賞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重要,從一年級開始就已融入了簡單的音樂欣賞。在課堂實踐中發現,教材這樣科學合理地安排,的目的是使我們學生慢慢地學會注意、關注,從而喜歡上欣賞,進而欣賞周圍世界的美,也就在音樂欣賞中形成“自覺”的樂感。這也應了那句話:“音樂素質的培養恰恰必須以音樂欣賞為基礎”。我在長期音樂教學實踐中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一、注重教學過程,培養審美能力
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培養具有愉悅性、情感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等特點。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的本質在于情感的體驗與反應,情感作為音樂教育的核心,占重要地位;不只是通過音樂欣賞,還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如:唱歌、樂器演奏、律動教學等營造出濃郁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達到愉悅身心的作用。小學音樂教育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其教學目的并非培養音樂家,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在這之中,教師的影響是關鍵的, 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對音樂的欲望,使他們將音樂學習看成是自己獲得積極的、愉快的體驗。
當然,教師應選擇有欣賞價值,能喚起美感的歌曲和學生喜歡的曲目,不要一味的死扣課本。如:《春節序曲》、《春江花月夜》、《藍色多瑙河》等,老師課前還要反復聆聽所準備的作品,讓音樂先感動自己,再感染學生,多方面收集資料,運用各種手段盡量了解作品,教學時就能更透徹的講解作品,更利于教學。
二、利用表演形式,演繹音樂作品
低年級的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應根據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欣賞《森林狂想曲》時,許多孩子都躍躍欲試,臉上的表情顯得很豐富。于是,我想:何不順水推舟,讓孩子們盡情表演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樂欣賞一遍后我就讓孩子們表演了,不過我很快發現孩子們的表演有許多類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動的進度。我請孩子們靜下來,帶著問題仔細地又欣賞了一遍音樂,請孩子們想象森林中的動物會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動作來表演。通過提問,孩子們的思路開闊了許多,再一次表演時動作就豐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樹的、散步的等等。這樣讓學生主動地聽、說、想、看、做,使學生充分想象,感受音樂旋律,理解音樂后,進而學會演繹音樂。
三、懂得凝神靜聽,培養良好習慣
美國音樂家艾倫·科普蘭在《怎樣欣賞音樂》一書中說:“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毫無疑問,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只有養成良好的聽覺習慣,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才能發展音樂的感受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1.身臨其境,培養音樂感受能力
意境是美學的核心范疇,是藝術創作的終極追求。在我們周圍,有著各種各樣的聲音:鳥叫蟲鳴、水流草動、雨落風起,等等,這些都是音樂語言的重要來源。如《野蜂的飛舞》、《雨滴前奏曲》等表現的就是大自然的聲音。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從感悟自然聲音做起。沒有反復的聽、反復的鑒別、反復的訓練,聽覺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學校周圍有著廣闊的活動環境,是一個天然的“聽覺訓練場”,具有城鎮學校不可比擬的優勢。
2.感悟節拍,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中的節奏是比旋律更為基本的元素,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存在,旋律則不可以沒有節奏,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和動力。每個兒童對音樂的欣賞首先是從感知節拍開始的,即讓學生和著音樂拍擊節奏。學生往往會混淆不同的節奏類型,如果死記硬背,會給學生帶來許多困難。教師可根據生活中不同聲音的特點,歸類比較,讓學生反復練唱,對比分析。
四、進行視頻處理,培養欣賞能力
小學生對音視頻音樂的接受能力很強,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播放學生較為感興趣的視頻文件,如VCD、DVD光盤等,教師在前邊加以舞蹈配合,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眼睛、耳朵等,激發學生的欣賞點。在視頻素材的選取上,從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入手,如《喜洋洋與灰太狼》、《奧特曼》、《西游記》、《葫蘆兄弟》等動畫主題曲,這些視頻作品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借助多媒體聲、光、樂等綜合效果,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觀看欲望,刺激視覺神經,引發學生的積極性思維,通過動畫氛圍調動學生情感,使學生很容易走進音樂作品,從而達到欣賞、感悟音樂的目的。
在學生具有一定的欣賞水平后,適當增加難度,給學生觀看有教育意義的視頻作品。如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這是一首抗日戰爭時期的音樂作品,表達的是那些身處民族存亡緊急關頭的勞苦大眾那種救國救難、無私奉獻的愛國熱情。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學生大腦處于極度興奮狀態,通過欣賞這首作品,使學生感悟到作品的深刻內涵,體驗時代的艱辛與苦難。筆者通過眼神了解到學生為之感動,真正體悟到音樂作品所表現的思想情感。
總之,要想上好音樂欣賞課,必須走出傳統音樂欣賞課的模式,營造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氛圍,引導和培養學生學會聆聽、學會鑒賞,讓學生能感受到“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的樂趣,真正體驗音樂的美和美的音樂,從而得到藝術的熏陶,使學生真正成為審美活動的主體。
【參考文獻】
[1]趙蕾.關于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與分析,《北方音樂》,2017.37(6)
[2]盧豐.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策略與實踐探究,《黃河之聲》,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