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娟 郭秋紅
摘 要: 本文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使其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創新,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和理想信念,培養更多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的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
關鍵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校思政理論課 策略研究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源泉,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當中,使思政課成為傳播傳統文化的主要陣地,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接受、不斷實踐,有助于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在思政課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夠有效增強高校思政理論課的育人效果,有助于培養獨立品格的學生,有助于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歷史的使命感,促使學生“做人”和“做事”的雙重素養得到提升。同時,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式和優化課程設計,為思政課增添了很多吸引力,達到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時效性的目的。這有助于學生了解和接受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并且從中吸取精神食糧,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報效祖國干大事的強烈使命感,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得到提升,從而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為國家輸送更多更優秀的德才兼備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中華傳統文化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認識祖國千年文明、豐厚文化底蘊的平臺,堅定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陣地,能夠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吸收積極有益的東西,融匯到課程內容中,構建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堅實的人文基石。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助于正確運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精髓。
中華傳統文化經歷千年多的歷史沉積,集思想、知識、道德、價值于一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持,能夠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時效價值提升,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同時,能夠產生心靈緩沖空間,凈化心理世界,提升內心境界,有助于把大學生塑造成健康的人,進一步拓寬大學生的文化視野,完備大學生的文化品格,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思政課教學中傳播傳統文化的現狀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博大精深和悠久深遠的文化,這是每個中華兒女為之驕傲和自豪的。同時,這樣光輝燦爛的文化也是我們傳承和發展的一筆無法比擬的寶貴財富。但在思政課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時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當代一些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不到位
有些大學生覺得中華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中他們想得到的直接利益不相關,脫節很多,思想已經跟不上時代了,認為不需要這些了。他們意識不到中華傳統文化對思想意識和觀念的發展甚至規劃人生都有重要的影響,認識不到中華傳統文化對生活在今天的他們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體會不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巨大的潛在價值和文化底蘊。目前,一些大學生尊崇的已經不是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和哲學家,而是當下非常流行的影星和歌星等,所以他們追求的目標已經不是科學家、教育家和哲學家等,而是把經濟利益放在了第一位,這才是他們奮斗拼搏的目的。
(二)當代一些大學生缺乏透徹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一些學生很喜歡瀏覽和模仿時尚雜志,很少有人主動閱讀中華優秀傳統經典讀物和文史哲類書籍。對于中國一些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知之甚少,缺乏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的責任感,造成傳統文化意識淡薄。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策略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傳承與弘揚其文化的精神內涵,使當代大學生茁壯健康地成長,是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可以有效地傳播文化精髓,進一步提升人們的思想政治素養。
(一)深入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著豐厚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是中華文明五千年智慧的創造,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無比寶貴的財富源泉。如在理想信念方面,“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等是仁人志士努力進取、奮力拼搏的鮮活寫照;在愛國主義方面,有“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禮記·禮運》)、“夙夜在公”的道德規范(《詩經》),以及“國而亡家、公而亡私”(《賈誼·治安策》)等優秀愛國主義精神。要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客觀理性分析其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有益價值,不斷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教育的載體,融會貫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做到觸類旁通,推陳出新,全面透徹地理解。同時,應當在高校開展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聯的教學課程,讓其發揮作用,引導學生認知和領悟傳統文化的實質,使之真正做到熱愛且自愿學習傳統文化,吸取精華,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探索和研究,如果能在高校設置和組建相應的專業機構更好,這樣更加深入傳統文化的內部研究中,并在學校大力宣傳,確實走進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發揮導向作用。
(二)培養一支優秀的專業的師資隊伍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更加重視和發揮這兩者結合給課堂教學帶來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既是傳播知識的人,又是傳承文化的人,要想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滲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必須給予教師更多的深造學習和培訓,提高高校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的主導地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涵蓋的學科知識較多,要創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使課程內容和教材內容深度加工融合,有針對性地表達感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中寶貴的資源進行整理分類學習,并且貫通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使大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展。另外,要采用有效方式發展和壯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隊伍,采取卓有成效的激勵方法培養具備深厚中華優秀文化底蘊的骨干教師,讓他們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不斷創新和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入備課、授課和考試等多個環節中,讓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互相融入教材中、課堂中、學生頭腦中,積極營造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激發廣大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增強教育教學的實踐效果,深化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通過組織學生考察和研究歷史古跡、調查和閱讀民俗民情、制作視頻和宣傳短片等活動方式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尤其在紅色文化資源豐厚的革命老區等通過合作方式進行愛國主義基地教育教學,以此平臺組織長期的和常規性的教學實踐活動。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自由的、寬松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的平臺,讓學生把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對生活方式的建構融為一體,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實效性。同時,教師更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以學生實際需要為起點,積極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三)開展豐富的傳統文化活動
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理論課教學中既要發揮課堂的作用,又要科學地運用課外活動,不斷創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在實踐活動中真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世界觀。這樣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在學習與生活中時刻遵守。同時,有效凈化社會的不良習氣,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起到重要的幫扶作用,讓傳統文化大放異彩。
總而言之,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需要各方面配合,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周越.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理路探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