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網絡也迅速地影響到了教學工作中。在初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中,受網絡環境的影響,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學習的發展。教師運用科學的授課方式,給學生引導授課內容,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給學生搜集教學素材,吸收有利于教學課堂的教學資源,并且在網絡中可以向優秀的教師吸取授課經驗。在教學課堂中,一定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己去探究相對的問題。本文對網絡環境下初中數學個性化自主學習策略研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網絡環境;初中數學;自主學習
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科技上的不斷進步。我國教師已經廣泛應用了網絡,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去尋找自己的教學方式,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授課過程中,教師給學生講解的數學理論知識過多,雖然看上去課堂中的教學效果很好,但是實際上這些理論知識很難讓學生理解,都基于表面的層次上,不能讓學生高效地吸收本節課講解的知識內容。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挖掘知識內容,讓學生真正地能從教師講解的知識中學習。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在網絡環境影響下,大力去開展有趣的授課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動腦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推理能力。
一、 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創設就學情景
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國家越來越注重教學手段的運用,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教師也更多的運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創設有趣的課堂情景。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授課過程中,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很少給學生創設就學情景,大多數是以傳播工具為主,這樣的授課環境很難帶動學生的就學興趣,不能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師設計的教學習題,導致學生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差,教師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課堂,運用有趣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合理地設計教學情景,讓學生高效地投入到情境中,激發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一課習題教學安排時,教師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授課目的,通過本次課程的講解要讓學生清楚地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條件,并且可以清晰地運用到習題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常設教學情景讓學生主動的去參與到情境中,進行自主研究。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去回顧上一課所學的知識,然后引入新的知識,讓學生清楚的知道本節課要講解的知識內容。然后給學生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問題,如圖三角形ABC是一個鋼架,AB等于AC,AD是連接A與BC中點D的支架,那么大家能不能證三角形ABD全等于三角形ACD。然后讓學生去進行小組討論,在探究的過程中去找出這一課要學的概念。通過這樣的授課方式,教師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可以激發學生思考能力,并且可以讓學生勤動手、勤思考,從而達到教師想要的授課效果,提高自己教學課堂的質量。
二、 給學生安排授課任務,讓學生自主研究學習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授課的主體,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安排授課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中有事可做,提高學生的動腦思考能力。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授課過程中,教師在給學生講課過程中,不能帶動學生的就學興趣,不能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而是自己講解的東西過多,全部都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授課形式使學生失去了聽課的興趣,學生也不能對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思考,很多情況下,學生是跟不上教師的節奏的。所以教師要把自己的教學節奏放慢,改變原始的授課思想,不能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真正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要講解的內容給學生清晰的講解,讓學生高效吸收。例如,在進行《二次函數y=a(x-h)2+k的函數圖像和性質》一堂習題課的講解時,教師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授課目的,通過本節課的講解要讓學生可以會用描點法畫出圖像,理解y=a(x-h)2與y=ax2這兩個函數圖像的區別,掌握相關函數的拋物線性質,教師可以給學生先講解二次函數圖像的性質,讓學生先了解并且可以自己去畫出函數圖像。然后給學生介紹描點法,讓學生去分析區別。通過知識的介紹可以給學生安排任務,讓學生去探究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二次函數y=12(x+1)2,y=-12(x-1)2的圖像,并且讓學生說出它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教師通過這樣的授課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欲望,并且可以讓學生輕松地掌握教師講解的內容,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從而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
三、 讓學生投入到互聯網平臺的交流中
在互聯網的時代下,教師一定要合理地運用網絡平臺,現在很多的學習軟件都涌現到我們的視野當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正確的使用軟件去進行學習,不能盲目地運用學習軟件。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授課過程中,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網絡的重要意義,盲目跟風使用學習軟件,很多情況下都是遇到問題就拿手機來查找相關的答案,然后直接抄到自己的作業中,不回去進行研究,主要的解析步驟都不參考。這樣情況下,學生的數學成績會越來越差,對網絡產生了依賴性,看似全對的作業中,其實很多都不是學生自己寫出來的。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合理的運用網絡,高效的進行學習。例如,在進行《多數連乘符號的判定》這一課課程安排時,教師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授課目的,通過本節課的講解,讓學生清楚地掌握這一課的重點內容,并且可以獨自完成作業習題。教師要在此過程中給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正確地運用網絡上的學習軟件,在學習平臺上去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正確的在網絡環境下學習,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四、 結語
總之,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不光要注重學生吸收知識的情況,還要正確地給學生引導學習方法,在網絡環境下,讓學生正確地使用網絡軟件,在學習平臺上進行交流,解決自己的問題。并且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也要進行自我反思,達到自己的授課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鋒.網絡環境下中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指導模式的探討[D].首都師范大學,2017.
[2] 葉茂恒.網絡環境下初中數學自主學習的實踐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陳霞英,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