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摘 要: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發育相對成熟,但是在情感表達上開始變得隱忍,就導致教學中課堂氣氛沉悶,師生關系淡化,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知識涉及面比較廣,難易差距大,學生的學習興致呈兩極分化狀態,所以必須要教學創新,具體如何創新?下面就是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的觀點總結。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育;教學創新;實施方法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觀念的創新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傳統觀念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影響著學習思維的養成。在新課改下,要創新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素質教育。所以,高中地理教師要在“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下,勇于創新教學方式,改變傳統地理教學的不足。
在創新中要讓學生成為主角,教師作為配角,要對學生的差異性表示認同,對于傳統概念中的“好學生”“差學生”一視同仁,模糊“好與壞”的界限。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才能把自身的創新觀念傳授給學生,從而培養出合格的創新型人才。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思維的創新
在教師觀念創新之下,讓學生有完善的知識結構,才能養成地理思維。首先在教學中重視學生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比如在學習阿巴拉契亞山脈的時候,為了弄清它為什么比較平緩,就可以聯想到內力與外力的知識,從而把相關聯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同時,把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地理知識緊密聯系,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更為直觀的感性認知,從而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我們每天晚上抬起頭都能看到不同形狀的月亮,這就是月相的變化;學習到地震帶知識就能知道哪里經常發生。這樣一來學生不斷思考分析各種現象,便養成獨立、主動的思維習慣。
三、高中地理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增加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增加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還能讓師生關系更為和諧,學生產生疑問的時候,敢于在課堂中說出來,避免一堂課完畢學生似懂非懂。活躍的氣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在學習“人口合理容量”時,教師先提出問題“我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以后,會不會導致地球人口飽和?”讓學生踴躍發言,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既增加了互動,又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二)小組學習法,提高良性競爭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激勵學生去創新、討論,而且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能力進行小組劃分,每個小組5~6名學生,小組內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分工,有組長、記錄員、發言人等。每次小組合作學習中對布置的任務認真討論,讓學生動手、動腦、動筆、動嘴,挖掘其中的地理概念,并把難以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每次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還要引導小組之間互相評價、組內同學互相評價,在評價中以鼓勵為主,讓學生懂得去欣賞別人的優點。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自己的不足,從而產生競爭心理,讓“差生”的學習能力也能提高。
比如:在學習“溫室效應”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小組學習任務“溫室效應對大城市和郊區的影響分布有哪些”,給學生10分鐘小組討論的時間,討論結束后每組的發言人進行意見發表,同時每組的記錄員可以把本組的討論結果寫到黑板上,看看哪組寫的最多,最后讓學生彼此去糾正錯誤。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學生激情高漲,提升學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最終提高學習效率。
(三)開展實踐活動,形象化教學
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很少能像生物、化學那樣經常做實驗,但是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能夠進行實踐的內容,在課堂中也做個實驗,讓地理知識也能“活起來”。把地理知識形象化、生動化的表現出來,幫助學生去理解概念。
比如:在學習“河流地貌的發育”時,可以和學生做個實驗活動,教師把課本展開,先讓學生把小米沿著書縫倒下,再讓學生把細沙沿著書縫倒下,讓學生去觀察“小米和細沙兩種物質堆積物的特征”并引導學生把書立起不同角度重復做實驗,再去觀察。從這個實驗中學習到山前洪積扇的形成規律,學生能更加輕松的理解相關知識。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創新課堂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把地理現象及變化過程更直接的呈現給學生,對難理解的知識也能一目了然。而且通過多媒體用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呈現地理知識,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把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時間傳遞給學生,還能把復雜、抽象的問題精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結束語
高中地理離我們的生活“說近很近,說遠又很遠”,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一些遠離生活的知識點難以消化理解,所以也就促進了教學的創新。通過教學觀念的創新、教學形式的創新分解知識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高中地理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周俊.高中地理教育教學創新觀之我見[J].科教文匯,2016(15):118-119.
[2]歐其金爾.淺談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開展創新教育[J].基礎教育論壇:樂山,2017(2):71-73.
[3]祁永紅.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創新之我見[J].東西南北:教育,2016(16):2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