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賢忠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有所變化。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當然,現如今很多家長的教育觀念更加科學。然而,我國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家長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心理方面的關注過低。這就導致家庭教育方面出現了很多問題,因此本文針對如何在家庭教育方面促進教學改革,該怎樣解決家庭教育中面臨的問題兩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我國的家庭教育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家庭教育;教育改革;教育問題
一切教育源自于家庭,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也間接的推動了我國教育進程。近些年,我國對家庭教育工作越發的重視,陸續制定了一些有關家庭教育的政策。傳統的家庭教育是不完善的,家長并不重視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只需要教師負責就可以,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施加在教師身上[1]。但是由于人們教育觀念的變化以及國家的重視,家長也意識到教育應該家庭與學校結合起來,多方面促進學生的成長。但是,長時間的積累,家庭教育面臨著嚴峻的問題。
馬振翼先生曾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過見解,他表示正是因為中國兒童缺失家庭教育,因此兒童在非智力方面的發展水平并不理想,如果想從根本解決中國的教育問題,首要任務就是讓家長為孩子補上家庭教育這一課[2]。根據全國家庭教育現狀的研究發現,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相比來言,他們更重視成功教育。該怎樣解決這些中國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家庭教育的制約因素又在哪里,以下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一、中國家長是否是應試教育的推動者?
《教育改革從家庭教育開始》一文指出中國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這種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國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甚至認為家庭教育就是把老師請在家中對孩子進行文化課的輔導,一味地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團結等多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從這一方面來看,家長并未發揮身傳言教的作用,就理所應當成為了應試教育的推動者。
除此之外,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家庭教育的差異還受城鄉差異、性別差異、家庭收入等多因素的影響[3]。不難發現現如今很多家長對家庭教育十分重視,事實證明推動應試教育的幫兇并不是家長,真正的幫兇究竟是誰?我們可以從家長的角度進行分析,處于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即使家長與孩子統一戰線也改變不了大的局勢,很多家長都在抱怨應試教育的不合理,大部分家長也在努力改變教育觀念,最首要的任務應該正視這些聲音,促進我國教育改革。
二、“在家上學”之路,并非一日之功
因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沖突不斷增多,中國也出現類似美國學生“在家上學”的現象,也為了宣泄對學校教育的不滿。所謂“在家上學”就是指父母及監護人對兒童在家中進行教育[4]。在我國,“在家上學”的現象處于萌芽階段,但是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選擇“在家上學”這一形式,也成為了現在教育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雖然“在家上學”能夠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避免與學校的教育理念相沖突的嘗試,但是在我國這類現象畢竟是少數的規模,一般出現在廣州、上海等民間組織,不僅如此這些孩子日后還要面臨著升學的壓力,社會對其的評價等各類問題。因此,國家教育部門應該思索如何應對“在家上學”的教育改革趨勢,以推動我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回顧美國“在家上學”的發展歷程當中,從違法、到被制裁再到規則合法化的過程中,時間經歷了40年之久,從1970年左右,在家上學的兒童比例開始逐漸增長,上大學的人數也再不斷提高,在這種趨勢的發展下,美國的大三著名教育民間機構開始支持并且完善這種在家上學的方式來,近些年來,美國的家庭教育也不斷被家庭所接受,但是擁有這種資格的教育的家庭也是有一定的限制,這種限制包括了家長任教資格的認證、學生考試等方面,所以完善的過程還需要一系列的進展。
因此要在中國發展“在家上學”這一模式,仍然需要很長時間的鋪墊和構想才能實施,這一方面美國已經做了很好的典范,一方面需要從法律上保障公民有自由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但處于學習主體大部分還屬于未成年人,心智仍未成熟,所以這一方面需要考慮周全[5]。另一方面從家上學需要家長獲得社會認可,取得國家性證件才能完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老師、所有的家長都能成為老師,并且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進行對兒童成績的考核,并且需要公立學校的支持,對于學校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和社會進行溝通交流和學習,做好相應的教學研究工作。
我國的現代化教育比起西方教育晚,所以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仍需要很大的提高,也需要公民對此進行寬容和理解,想要像西方學習“在家上學”這一教學模式仍需要很長的鋪墊和道路,當社會條件成熟的時候,才能進行推廣和使用,在此之前需要專家和社會各界教育機構進行重視和跟進。
三、中國社會的“人才觀”“成功觀”是中國家庭教育功利化
中國家庭的傳統教育就如同“兩耳不聞傳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教育模式,只求成績,不注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只是片面追求成績,片面追求人才化,思想掛念陳舊,要改變這一觀念和做法,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家長自身要懂得改變,接受新型的教育思維模式,而另一方面學生也要積極和家長溝通,勇于提出建議和表達想法。
四、結語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樹立起最好的榜樣,才能將未來的希望置于社會當中,家長思維方式的轉變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甚至是法律規定才能改變,讓現代化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并且積極應對世界外來的教育模式的變化,接受優良的教育理念和手段,讓在中國受到教育的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如今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做法,才能讓學生的未來充滿希望和憧憬,國家才能強盛!
參考文獻:
[1]聞之. 家庭教育缺失, 易產生問題少年[J]. 青春期健康, 2018(1):8-11.
[2]姚真.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及對策[J]. 小品文選刊:下, 2016(9):251-251.
[3]段開平. 家庭教育缺失對問題學生形成的影響[J]. 考試周刊, 2017(56):12-12.
[4]馬軍. 家庭教育中要避免用問題解決問題[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6(13):55-56.
[5]劉剛. 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補償[J]. 教學與管理, 2016(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