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就業壓力的日漸增大,中職英語教學更要和職業的發展需求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升職業素養,使學生在面對就業崗位時能夠迅速地適應,為我國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實踐型和應用型人才。現階段我國的中職英語教學普遍存在缺乏一定的實用性,教學脫離專業培養方向,畢業生就業能力無法達到勞動力市場提出的需求等問題。筆者認為中職英語教學一定要和中職院校最終的培養目標相穩合,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內容,以就業為導向,創建全新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意義上提高教學活動的實用性。在此基礎上,本文主要對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究。
關鍵詞:就業導向;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職院校的畢業生跟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相比,普遍具有競爭力低,職業技能很難達到社會當前的發展需求等特點。因此,現階段對中職院校來說,教學的重中之重就是要重視培養學生們的綜合素養,而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改革英語教學模式。創建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體系不但能夠幫助學生端正英語學習的態度,明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而且還會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文化素養。該種英語教學模式是當今眾多教學模式中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
一、 我國中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
現階段,我國的中職院校在開展英語教學時,主要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首先,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我們發現當前我國眾多中職院校普遍存在著對英語教學設施的投入力度小、教學設備落后等現象。其次,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我國的中職院校內英語教師在數量上相對偏少,并且教師整體專業水準不高,英語素養有待提升。講解過程以向學生灌輸知識為主,很難做到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第三,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我國的中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中采用的模式通常都比較單一化,教師經常是按照傳統的灌輸模式來進行教學,這樣很難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導致教學效果極不理想。第四,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提高。中職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是來自無法升入高中甚至連初中都沒有畢業的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差,對于枯燥的語法分析和講解,絕大多數學生難以聽懂,久而久之,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第五,英語課堂教學與實踐應用和崗位需求嚴重脫節,不能體現中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目前使用的中職英語教材是通用教材,不分專業,屬于公共基礎英語。它注重基礎知識、公共詞匯和語法教學,對于中職院校開設的專業內容涉及少,以致學生的三年中職英語學習滿足不了用人單位和就業崗位的需求。
二、 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 與英語語言學習的本質要求相一致
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最終運用到交際中去是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多數學者持有這一觀點,同時這也是現代語言學習所要達到的境界和效果。英語語言學習的本質內容有:首先是可能性,也就是掌握可理解基本語法和句型的能力,這和語言的基本要求與規則相統一。其次是可行性,也就是語法或者是句型可以被正確地運用到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且被學習者或者是使用者所理解。再次就是得體性,也就是正確的借助語言展開交流溝通的能力,這需要在掌握語法結構和使用規則的前提下,強化使用語言的技巧。最后是執行性,也就是可以收放自如地通過語言開展必要的社交活動,突出在特定場景下使用語言的能力。
(二) 符合職業教育提出的本質要求
職業教育其本質主要是培養專業化的、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創建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模式對強化中職英語教學的專業性跟針對性是十分有利的。它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適應市場環境下崗位各種需求,還能提高他們的行業競爭能力。中職院校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應突出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把就業視為教學的導向從另一方面來講也是提升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有利途徑。
三、 創建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幾大措施
(一) 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內容
首先,改革教學內容,突出專業特色。要選擇與職業學校設置的專業相匹配的英語教材,按照職業學校專業培養方向為原則,選擇跟每個專業最匹配的教材。比如,在開展中職衛生學校的英語教學時,我們要選擇跟醫療和醫學相關的那些英語教材,學習跟醫學相關的一些詞匯與日常交際語言。其次,合理定位教學目標,及時調整。中職英語教學要根據不同專業在分析崗位能力要求的基礎上,準確合理地定位教學目標。要本著“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根據中職院校的辦學方向和各專業對英語能力以及知識的不同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調整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英語的能力。第三,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增強德育教育。教育主要指的是開啟心智、培育道德素養、提高整體素質,而不是將人發展成“知識容器”。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認認真真地做題和背誦,師生間的心靈溝通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師生關系已演變成了牧羊人跟羊群這種關系。中等職業教育的升學壓力相對很輕,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身心素養以及創造力和責任感等等。眾所周知,中職生相對沒有很好的學習基礎,他們長時間的被賦予“差生”的頭銜,有時還會得到一些不公平對待,被冷漠和不被認可,鮮少會得到表揚,還有部分生長在特殊家庭中的孩子,例如單親家庭等。在開展英語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加強德育方面的教育,這是極為重要的。在英語課上,教師應隨機應變,根據情形融入孝德教育、親情教育、道德教育和挫折教育等,讓學生在內心深處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精神取向,并通過課堂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
(二) 以就業為導向,完善教學方法
1. 對聽說和輸出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
目前中職院校在展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會選擇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灌輸式”和“填鴨式”——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教學地位中,師生間沒有充分的溝通跟交流,學生的就業能力與綜合素養均無法得到提高。而“以就業為導向”之下的英語課堂應屬于聽說的課堂和輸出的課堂,要讓英語課變成聽力課和口語課以及寫作課等這些具有較強實用性的學科。比如,在學習“When is your birthday ”的時候,教師除了要按照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反反復復地展開對話閱讀外,還要讓同桌間進行這種對話練習,要求學生就自己的生日和怎樣過的生日與同桌進行對話,盡可能的靈活對話,進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推出一些電影聽說表演課,組織模仿大賽和演講比賽,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2. 采用多元化教學法
中職院校內的英語教學,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合理化的使用分層教學、小組討論、現場演示以及游戲等多元化的英語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主動性,幫助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最終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目的。
3. 加強中職英語的實訓教學
為了避免出現中職英語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就業進行英語實訓教學。教師要重視英語實踐教學訓練,精心設計英語實訓教學課程,在畢業設計、校內實驗、校外實習等活動中,增強學生的英語實訓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 以就業為導向,開展網絡信息技術教學
首先要利用網絡展開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除了對知識內容展開了有效的整合以外,還在逐漸優化我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學生和教師間可以通過微信或者是在課下展開交流,當教師得到教學反饋以后,第一時間更新教學方式。教師還可以在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學習軟件、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展開教學,幫助學生在網絡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教學課程,并定期為學生布置作業,以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
其次就是制作微課。微課屬于全新的信息技術方式,要適當地將其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去,使英語教學不斷完善。微課教學主要具有短、精、小和信息量巨大的特征。微課長度通常是十到十五分鐘,這段時間通常都是人們精神高度集中的時間。恰當地選擇微課會大大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綜上所述,中職英語教學要盡可能地與新型教學方式相結合,以就業為導向,不斷完善和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英語教學,創建高質量的教師團隊,加大中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實訓性,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順應社會對相關人才提出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楊凱云.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體系的構想[J].海外英語,2017(16):28-29.
[2]鄒景瑜.論以就業為導向的模塊化的中職英語教學體系[J].考試周刊,2017(64):71.
[3]吳玉梅.試論中職英語教學如何實現“以就業為導向”[J].中學時代,2014(23):179.
作者簡介:馬驍,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工會職工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