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全體地理教師正在思考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就是教師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有效教學要求教師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熟練并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其中課堂教學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初中地理課程有效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初中地理;有效教學;措施
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率問題,這應當是教育工作者最關心的問題。談到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教育工作者都會非常關心,有效教學的核心在于如何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有效教學的定義是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教學基礎,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幫助學生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對課程內容進行理解。對于教學方法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創造性,逐步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等等。因此,衡量有效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包括課本知識和課外知識。一般來說有效教學有三個方面:首先教師要把握教學的目標,把握教學上的重點和難點,運用適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其次,教師要盡可能地多專研教學方法,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選擇一種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再次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使學生擺脫傳統的“填鴨式”被動學習,只有把學生以往的被動學習方式轉換為自主學習,學生才能逐步提高多知識的興趣。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地理作為必修課,說明了地理課程的重要性,它為學生提供了了解世界的基礎,所以初中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學呢?
一、 將知識點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教育群體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鑒于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的自律性差,好奇心強,在上課的過程中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教師要設計教學方式來適應學生的特點。大眾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點,學生在下面聽,這樣的教學方法不管是對于老師來說,還是對于學生來說都比較枯燥,造成學習的效率不高。初中地理學科又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緊緊依靠老師的講解,對概念性問題沒有印象,學生很難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課程的內容與日常生活現象相關,把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發生的現象聯系起來進行講解,學生在學習中會加深理解。并且教師從多方面出發,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最后要引起他們對生活現象的好奇心,通過一些問題對另一些問題進行解釋。將知識點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的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注意力更集中,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解釋季節變化時,可以讓學生自由言談,發表自己對季節變化的借鑒,然后慢慢從四季的變化轉移到地球公轉的知識點上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過度在教學中非常重要。
二、 通過多媒體設施加強情境教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的優勢在教學中已經顯現出來。通常多媒體的應用中,照片和電影更令人印象深刻。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還不完善,對事物的認知程度還停留在表象上,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情境教學的方法。教師借助多媒體可以向學生播放一些關于地理的影像資料,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影像資料來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點。所以教師要加強運用情境教學教學法,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點,做到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提高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注重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星期,地理學科也不例外。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向學生展示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向學生展示世界各地地形和氣候的不同。這樣的教學方式將使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秘密更加感興趣,激發學生對多彩世界的好奇,讓學生更加愿意主動地探索地理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參考《國家地理》雜志上的內容,再增加一些相關的視頻,能夠更加生動地展示地理學科。
三、 加強地理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初中地理學科的知識點很多,表面看起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甚少,但是仔細分析,知識點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知識網的建立就可以把學到的零散知識點相聯系,做到舉一反三,加深印象。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一個地區時,把氣候特征、地理位置、時區等等地域特點相結合,讓學生將這個地區的特點與以往的知識點相聯系增加記憶。一般地理學科劃歸文科,但是里面存在很多計算下的知識,通過計算的知識點和單靠記憶的知識點比較多。在自然現象中存在一些計算的規律,如公轉、自轉、經緯度坐標的變化等概念問題,這樣的知識點有必要教師進行總結給學生講解,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讓學生掌握時區概念和時區變化的計算方法,計算出中國的北京、日本的東京和英國的倫敦的時間變化。
四、 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概念,從以往的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進行轉變,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自主性比較強的作業。比如,布置一個自己認為最美的地方的作業,讓學生從各種途徑,如網絡、圖書等方面查找一些資料,之后統一給大家進行分享并講述,包括該地方的位置,經緯度、地形、氣候特征等。通過這種作業,學生可以獨立進行學習,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要加強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進一步提高學生之間的交往能力。例如,指定一個小的地理課題,讓學生組成一個小團隊來完成,如在外地考察某個地區周圍環境,根據課堂上學習到的地理特征,做出原因分析并進行互相討論,最終小組合作編寫該地區的地理調查報告展示給大家。在小組講解的時候,難免會遇到結論不一致,教師不要急于公布正確答案,讓小組直接進行討論,選出一個代表給大家講解并分析原因,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張婷華.新課程下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黃虹.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學探微[J].廣西教育,2013(6):22-23.
[3]葉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有效教學方法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6):229-231.
作者簡介:馮釗,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海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