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紹輝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的深入,知識更新速度加快,與人交流溝通更加頻繁,這對一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能力又直接取決于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形成與多年的學校學習和強化訓練有關,特別是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至關重要。本文通過“群文閱讀”這個新型的教學模式來實現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核心素養;教學模式
語文能力的形成需經過多年不間斷的學習和強化訓練,閱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表達技巧、恰當語境的措辭、言語的豐富度與美感等等,都是需要不斷積累才能實現的,這些都需要通過大量閱來實現,要多讀名篇名句以及課內課外的閱讀資料,只要是對語文能力成長有關的都可以拿來閱讀,先讓量上去,最后必然引發質的變化。所以,從小學開始就要有計劃的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做到足夠的補充與豐富。盡可能的為學生拓展閱讀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采取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群文閱讀來實現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目標。
一、群文閱讀的含義與意義:
1.群文閱讀的含義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將數篇語文課文有機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課文集體,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來幫助學生閱讀。通常情況下,群文閱讀存在著針對某些學習目標而開展的閱讀,存在單篇文章閱讀、多篇文章閱讀、整本書到多本書閱讀等閱讀方式,通過這些方式在師生之間進行有效閱讀,最終完成這些學習目的,進而形成閱讀共識與閱讀習慣。
2.群文閱讀的意義
群文閱讀是閱讀教學的一種全新的拓展形式,它關注學生閱讀速度和數量,特別強調閱讀的主體,豐富學生的閱讀方式,更加關注學生在多樣性閱讀中的閱讀意義建構,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還有利于轉變教師閱讀教學的意識,創新閱讀教學的模式,植根于語文核心素培養的教學的有利開展。
二、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
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指出:“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 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也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而作者認為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應該是指聽、說、讀、寫、思、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八個方面。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六個層次: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高雅的言談舉止。故小學語文一開始就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從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建立和健全良好的個性和人格。
三、運用群文閱讀進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1、充實閱讀數量
群文閱讀首先要在數量上達到要求。《新課標》指出第一學段(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單靠語文課本教學是遠遠達不到這個量的。以小學語文12冊教材、每冊教材平均30篇課文、每篇課文平均500字計算,閱讀總量只有15萬字左右。故我們可以根據同一主體、同一作者、同一題材進行多片文章或多本書的歸類整合,設置多個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閱讀數量。
2、提高閱讀速度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能力。群文閱讀教學可以默讀、跳讀、掃讀;甚至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比賽等等。在文本中去尋找關鍵句子和詞語。只要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就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合理選擇群文閱讀文本
(1)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是以單元為主題組合課文的,一個單元選取的四篇課文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在課本教學時,老師可以自由調整、整合。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課文有:古詩詞三首《牧童》、《舟過安仁》、《清貧樂·村居》、《冬陽·童年·駱駝隊》、《祖父的園子》、《童年的發現》、《兒童詩兩首》。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三首之后用群文閱讀的方法學習《兒童詩兩首》體會古今兒童的生活環境雖然不同,但快樂是沒有改變的。也可以在交流平臺中歸納總結,體會,雖然時代不同,背景不同,表達方式不同但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表達了真情實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2)課文拓展,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刷子李》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讀課文,再泛讀《俗人奇事》一書中的《張大力》《快手劉》《泥人張》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閱讀中充分感受馮驥才筆下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以一篇帶多篇的方式進行拓展閱讀。
(3)適當的原文分享。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出自我國的名著名篇,在教學這四篇課文時,可以適當的給學生分享這些課文的原文選段,讓學生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熱愛祖國文字。
4、合理運用群文閱讀方式
群文閱讀方式可以分為:興趣型閱讀、任務引導型閱讀、問題思考型閱讀三種方式,故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方式,能夠快速高效的實現教學目標,并達到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興趣型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自然就產生了探究的動力,只要老師在課堂上適當的引導,就能激發他們的這種動力。因此,只要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就會專注地進行閱讀,課堂效果才能得以保證。在群文閱讀中,學生要在特定的時間內大量閱讀相同題材和相同類型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發現令自己產生興趣的知識點和事物。通過這樣的興趣性型閱讀,就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拓展知識能力,也自然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2)任務引導型閱讀
這種閱讀方式可有效地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老師布置多層次的任務,然后讓學生去執行,從而培養學生綜合閱讀的能力。老師也可根據教學進度,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引導。
(3)問題思考型閱讀
提出具有哲理性的問題,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去讀小學語文課本中或其他課外書籍中許多關于人生小智慧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可以讓學生不斷的感悟體會,就會逐漸形成較為正面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開啟智慧的同時有能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這就很自然的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了。
參考文獻:
[1]劉榮華,《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課型及策略》,《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 2012年11期
[2]陶秀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策略》[J].科學導報,2014(01).
[3]李忠瓊,《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初探》,《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年09期
[4]羅旭玲、丘聰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華夏教師》2015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