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
摘要:本文著眼于初中近代現代歷史教學過程中鄉土資源的應用問題展開探討,筆者結合個人在這方面的一些實踐教學經驗提出幾點思考,希望借閱者能夠積極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歷史教學;鄉土資源;活力課堂
教育家徐特立曾經說過:“教學最好是從實物的觀察入手。這就要把鄉土和學校周圍的事物補充到一般教科書去,使這教科書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而鄉土資源要更貼近于學生,也同時被學生所熟悉,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久遠的歷史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當中的經驗距離感得以消除,所以,在歷史教學中鄉土資源的運用又顯得尤為重要。
一、初中歷史教學與鄉土文化資源融合的必要性
學生作為學習工作展開的主體,而怎么樣使得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其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獨立探究問題的能力的進一步培養,其中也包括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和激發。對此,歷史教學并不只是僅僅地依靠課堂灌輸,此外又要求學生要通過一些比較具體的實踐來通過探索獲取新的知識,但在鄉土資源的運用來看則可以進一步的培養和引導學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我們通過對一些當地的獨特歷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將鄉土文化資源充分的結合歷史教材運用于學生的日常教學工作當中,有效的彌補教材中知識點安排的不足之處,更進一步的使得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高。
二、歷史教學與鄉土文化資源融合的現狀
因為傳統的教學思想束縛的緣故,部分教師未能夠以比較靈活的教學方式給學生進行教學,此外又因為教育部門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這使得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沒能給予其足夠的重視,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在廣州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對本地歷史文化沒有了解,而學校分發的《廣州歷史》學生也是沒有翻看或者是閱覽的學生少之又少,,學生在對廣州的歷史學習只是緊緊的停留于應付考試上面,并且其對于歷史知識的了解程度也就只有這么高,大部分學生對像佛教方面的華林寺、光孝寺以及六榕寺等這些建筑歷史,以及一口通商貿易的相關定義內容和基督教在傳入廣州的具體時間等等,一系列的鄉土歷史知識信息都不熟悉,而這些歷史文化信息往往能夠很好的將學生的歷史文化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并引導學生展開主動的探索,所以我們又一定要把這些歷史信息知識點充分的融入到學生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去。
三、歷史教材中鄉土資源的利用
必修教材中有一些對重大歷史變革的解釋,如此我們就能夠選取一些當地的歷史材料來作為資料并加之一些較為具體切生動形象的實例來進行說明。舉個例子,在介紹錢山漾遺址出土的文物教學生對早期的國家階段的文明狀況,進一步使得學生對如此長久且深遠的歷史印象進一步加深。而出土的5000年的蠶絲織品,在可以充分的說明湖州地區絲織業發達的具體情況之外,最重要的則是可以充分的說明在新石器時代,紡織技術已經開始萌芽,此時中國人已經開始進行人工育蠶。除此以外,此遺址也可以被用來有效證明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點,那么此就足以說明中華文明不但起源于黃河流域,與此同時其也起源于長江流域。再比如,我們在講述《明清小說的人情世界》課題時,筆者給學生介紹到《二拍》的作者凌蒙初,明末的一位小說家,也是今湖州織里人。12歲的時候就入學,即便詩書滿腹,卻屢試不舉。因而在舉業方面的坎坷促使他更加的潛心于著述。凌蒙初在《二拍》的創作動機,根據《二拍》序言所說是應書商所邀,在問世之后反響極大,且銷路暢通。并且凌蒙初又致力于其家業上的家傳刻板印書業,凌氏刻本甚選底本、刻印精美、選用紙墨俱善,并且一般而言又附之于插圖,此后便精絕一世。此書一出,無論貧富,垂涎購之。在對《二拍》作者的介紹之后,學生可以對明清時期的小說歷史繁盛的原因有一個很好的了解:在當時商品經濟發展較之發達的時期,市民階層不斷擴大,這對于通俗的文學需求就逐漸增多;那么與此同時,印刷術也在不斷地完善,于是當時的書坊書肆迅速的發展成為小說流行的主要創造條件;再加上八股取士把真正有才學的文人排除到了仕途以外,并且又將其主要的精力進行文學創作。再有就是,《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的課題講解過程中,湖州地區又具備一些比較豐富的鄉土資源來供利用,尤其能夠選取南潯絲綢業的發展里程作為史料來呈現,而南潯的絲綢行業由輝煌逐漸走向凋零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列強的侵略和國門洞開,此時外國的絲織品進入中國市場出現了滯銷的場面,這就比較容易的引起了資本主義市場的議論。而我們在給學生講述相關的教材歷史的時候,需要將這些較為寶貴的歷史知識很好的穿插于這其間,此時學生無不受益匪淺。
四、其他方面鄉土資源的利用
除此以外,鄉土資源又包涵當地人物的口頭描述以及回憶記錄。筆者結合歷史學科的有力特點,以及本校的歷史教學實際,給學生在校內已經舉辦了三屆的中學生歷史寫作競賽。卡爾·貝克說:“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中學生在參與到歷史寫活的活動過程中,能夠讓他們充分的意識到歷史并非是遙不可及的燕窩魚翅,而是在每時每刻都要求學生要從具體學習的過程中呼吸新鮮的空氣。學生在對祖祖輩輩的采訪過程中,將屬于自己的公民歷史記錄下來,并且能夠深入到歷史情境當中,去徹徹底底的感悟歷史。此時筆者在給學生教學鄉土資源的運用活動過程當中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挖掘的一個重要作用體現,在進一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歷史寫作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增進了學生與祖父輩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此同時,又起到了家族歷史的傳承作用,而更重要的則是,學生也可以通過家族以及個人在歷史變遷的心路歷程中真正感知歷史時代的變遷及相關的影響作用,而這些鄉土資源則在學生的歷史學習資源的自我構建方面帶來極其重大的影響意義。
結語:
鄉土資源作為歷史教學資源的重要史料呈現,我們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有效滲透鄉土資源,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促使課程資源得以拓展,也能夠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因而,作為教師來說,需要擅長于搜集和積累地方的歷史資料,從而將鄉土資源全面的滲透于課堂教學當中,以更好的使得歷史教學的質量以及歷史育人效果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郭華拉.鄉土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