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
摘 要:在新課標的思想指導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要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就要培養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全面發展。要貫徹這一指導思想,就要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激發學習歷史的激情。影視資料的運用就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可以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讓學生感知歷史。
關鍵詞:影視資料;教學應用;主體作用
一、趣味性和史實性的結合
影視資料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歷史題材電視電影,二是歷史紀實記錄、文獻、專題片。比如在中國近代史上有《林則徐》《鴉片戰爭甲午風云走向共和》《長征》《八路軍》等,這類影視資料把歷史和藝術有機結合,是藝術化的歷史,更能激發學生興趣。電視紀錄片《歷史縱橫》《百年中國》《大國崛起》《國寶檔案》等,少去了藝術戲劇性的干擾,真實度更高。這兩類影視資料在選用的過程中學生的關注程度和反映是明顯不同的。
我們經常會引用《大國崛起》的片段,這類影視資料史實性強,歷史結論性的描述比較多,較多的用于課堂教學,學生的反映有時會是:“怎么又是《大國崛起》”!難以提起學生興趣,不易調動學生思維。比如李飛老師在上《商鞅變法》時,引用了熱播劇《羋月傳》中關于商鞅之死的情節作為導入,藝術性較高,成功引起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但是因其并沒有完全忠于歷史史實,因此李飛老師通過問題設置來回歸歷史真相并讓學生有所收獲,在視頻播放之前拋出問題:劇中有哪些情節和歷史真相有偏差?商鞅變法的最終結局是怎樣的?劇中反映了商鞅變法的哪些內容等問題,成功的引起學生對本課內容的興趣,以使學生在觀影過程中有所思考。但這種資料我認為作為導入可以偶爾使用,不宜較多的出現在教學過程中。《建黨偉業》這部影片真實的反映了1911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在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時,引用這段視頻之后,學生完全被當中的革命氣勢震撼了,能夠充分認識到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對中國革命的沖擊力量,可以很好的理解為什么把五四運動看作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同時也可以感悟一種強大的愛國熱情。
二、目的性不夠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有目的恰當的選擇和使用影視資源,切不可只為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忽視客觀效果。例如,在上《充滿魅力的書面和戲曲藝術》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和了解中國的國粹京劇藝術,選擇了傳統京劇名段《戰宛城》片段,在觀影之前先設置問題,不同的京劇臉譜代表什么意思?“生”“旦”“凈”“末”“丑”分別是什么角色等,觀影結束之后教師介紹這段京劇角色“生”“旦”“凈”“末”“丑”的劃分和臉譜色彩的含義,如“生”是除了花臉和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臉譜中黃色代表驍勇兇猛之人,如劇中典韋;白色一般陰險奸詐,剛愎自用,如劇中的曹操……在播放視頻之前和之后做好解說,這樣才能達到讓視頻成為輔助教學的工具的效果。如果沒有教師的解說,那學生看完這段視頻之后就是云里霧里。不僅不能產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反而會產生抵觸的心理,認為我們的京劇完全不符合現代的審美觀念。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應緊扣教學目標和設計意圖,同時做好解說工作。比如陳雅璐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就非常注重材料引用的目的性,影視資料也是用的恰到好處,往往能給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她在上《祖國統一大業》時,講到香港回歸,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并為分析香港為何能夠順利回歸做鋪墊,她截選了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到了祖國統一這個偉大而神圣的瞬間。通過這段視頻不僅彌補了語言和文字形式進行情感教育的不足,同時引導學生思考這個莊嚴時刻得以出現取決于什么?很好的過渡到香港回歸原因的探究問題上,使得教學環節緊湊自然,影視資料也完全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
三、影視資料使用的量和度的問題
影視資料作為在選用過程中應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盡量選擇最形象、最快捷、最能體現動態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影視資料。不分時間、內容,過多的引用影視資源,喧賓奪主,反而會弄巧成拙。影視資料量太大,放映時間過長的話,在大量信息的刺激下,學生大腦興奮度明顯降低,直接影響接受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反而會削弱學習效果,影響教學目標的整體實現。那種“影視資料越長越好,越多越好,學生越興奮越好的觀念是不足取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控制影視資料的時間和量。例如我在上《輝煌燦爛的文學》的時候,導入選擇了一分半鐘的《一剪梅》歌曲視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又選擇了《離騷》的朗誦音頻和辛棄疾《破陣子》視頻朗誦,同時又設計了學生自己朗誦感受環節。設計意圖雖是讓學生感受中國古典文學之美,但過多的影音視頻沖淡了教學目標,雖使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但是卻使得教學三維目標的整體有效實現大打折扣。因此在后續教學設計過程中,對教學重點的突破和難點的化解等問題上我總會考慮到是否必須運用影視資料,有沒有其他資源可以替代影視資料而達到相同的教學效果,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精挑細選影視資料加以合理運用。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今天,影視作品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對學習歷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這同時也要求我們歷史老師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增強獲取影視資源的能力,善于把握利用影視資源的時機,善于設問和啟迪思維。若能充分發揮學生和教師開發應用影視資源的主體作用,相信影視資源的優越性會更加發揚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