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衛蘭
【摘 要】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主動而自覺的行為,它表現為學生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參與精神、積極思考的行為。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既要加強學生基礎性學習能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關鍵詞】 初中數學;自主學習;創設情境
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做學習的主人。因此,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既要加強學生基礎性學習能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一、培養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引導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帶動學生在學習中有更高的學習勁頭,也能幫助培養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有極大的作用。
首先,教師要靈活使用教材的趣味性內容,例如,新教材中很多試一試、做一做等實踐性較強的內容,還有部分可以延伸學習知識的閱讀資料。其次,以“生活化”的知識來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善于總結和歸納生活中的數學常識,或者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出數學與生活相關的氛圍,由此產生強烈的探知數學奧秘的沖動,使他們形成主動學習數學知識、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二、創設合理恰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學習知識、掌握能力、發展心理素質的重要源泉離不開數學情境,情境的打造連接著生活和數學學習、各種問題和抽象內涵的通道。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教學環境的形成,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知識的過程,學習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對問題有更好的了解。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和問題,涉及一元二次方程如何產生,以簡單的生活實踐相關的問題提出,使學生獲得方程產生的原理知識,幫助人們解決生活和工作活動中的具體問題,由此促使學生愿意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去參與方程的構建和解答。
三、通過有效提問指引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
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問題的提出來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分析問題,結合教材的知識點來完成對問題的解答,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例如,“正數和負數”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習負數對生活有怎樣的影響?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體現在哪些方面?”教師借助于多媒體的生活展現,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問題的思考,從而促進自主學習的實現。教師還要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適當分配小組討論,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參與小組內的學習經驗交流,特別是高年級學生,要重點鍛煉他們集體配合的團隊精神,使全體學生都愿意在課堂上思考問題,發現他們自身的數學閃光點,從而參與到創新性教學中。
以上,我們從“培養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創設合理恰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有效提問指引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三個方面就提高初中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展開了探究。培養初中生的數學自學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歷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引導他們去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同時教師要主動地利用提問來引導學生,當學生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后,就能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而且會更愛學習、更會學習。
【參考文獻】
[1] 馮朝君. 談初中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J]. 散文百家,2016(10).
[2] 李惠金.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J]. 數學教學通訊,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