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肖樂
摘 要: 在國家大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大背景下,普通話課程作為當今大多數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溝通職場的人文類課程,已經越來越得到重視。尤其是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高職院校而言,更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普通話課程的實效性,消除少數民族地區學生使用普通話的種種語言障礙。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作者積極采用“差異化教學”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普通話課程教學實效,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 少數民族地區 高職普通話 差異化教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9條指出: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隨著社會的進步及職業院校對學生人文素養要求的不斷提高,普通話課程已經成為大多數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溝通職場的人文類課程,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依托普通話課堂更好地落實國家有關推廣普通話的方針、政策,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高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從而提高國家軟實力,是擺在普通話課程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為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普通話課程的實效性,消除少數民族地區學生使用普通話的種種語言障礙,糾正方音缺陷,改善少數民族地區高職學生的語音面貌,促進學生提高普通話的應用能力,為今后走向社會,走上職場,與人順暢交流,最終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差異化教學”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普通話課程教學實效,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
一、教學現狀
1.與中東部發達地區相比,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歷史和地理原因等種種原因經濟欠發達,以廣西為例,廣西聚集著壯、瑤、苗、侗、回、仡佬、毛南等少數民族,在方言使用上,除了西南官話外,在廣西境內廣泛使用的方言就有壯語、粵語、客家方言、瑤語、侗語、閩方言等,各少數民族方言千差萬別,甚至同一種民族,方音也各有不同。作為方言區,方音多、語種雜,少數民族地區大多普通話水平普及率較低,尤其是受方音影響,學校的語言環境呈現多民族語言匯集的局面,普通話標準程度較低。
2.部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普通話課程往往作為選修課存在,課時量小,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由于缺乏充足的口語訓練時間,缺乏針對性的練習。
3.教學手段過于簡單,教學實效性受較大影響。傳統的普通話教學往往是老師念,學生聽,學生缺乏身臨其境的語音環境,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興趣不高,教學實效性較差。
二、差異化教學的內涵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Carol Ann Tomlinson在《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一書中指出:差異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將學生個別差異視為教學的組成要素,教學從學生不同的準備水平、興趣、風格出發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過程與結果,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這其實與中國古人一個重要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在實質上是保持一致的。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鼓勵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不僅要正視、承認學生的差異需求,更要把差異作為教學的原動力,克服差異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解決教學環節重難點的系統工作,協助學生克服差異的過程,其實就是挖掘學生學習潛能的過程。
三、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實施差異化的教學設計
近年來,由于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高職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生源構成逐漸呈多樣化趨勢。特定的生源結構在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方面都提出新的挑戰,相對于本科層次以上學生,高職學生盡管理論基礎、學習能力薄弱,但思維活躍、實踐動手能力較強,這為差異化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曾在多元智能理論中提出:人至少具備七種智能潛質,不同智能的組合方式使每一個人各有所長,而適當的教育可以促使智能潛能發展到更高水平。普通話課程教師不能在來自不同方言區的學生面前千篇一律或者是束手無策,而是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質,實施差異化的教學設計。
1.了解學生
了解學生的語音面貌是制定差異化教學方法的基礎,只有了解不同學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慣、語言習慣才能使普通話教學有的放矢,否則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解學生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與學生交流及簡單的測試開展,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之后開展差異化教學,才能夠真正達到顯著的效果。
2.科學分組
如果說了解學生的語音面貌是差異化教學的基礎的話,那么科學的分組就是差異化教學的組織形式,分組的目的在于適應不同層次、不同知識儲備、不同語音面貌的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因此,在普通話測試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科學分組,真正結合不同的需求開展不同的教學。
例如:學生可利用《普通話測試》網上測試卡進行語音測試,利用測試系統提供的等級,由教師根據等級對學生進行分組;也可以根據每個學生或每個方言區學生的不同語音狀況,對學生加以分組。根據學生的表現,可以按平翹舌音不分、送氣與不送氣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鼻音和邊音不分、舌尖音混淆等為原則,將學生加以分組。這樣不同學生有普通話練習方面的弱勢,我們可以同時給不同差異的組別提供不同的練習材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普通話練習,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正音練習后,再測試再分組。分組是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動態變化的,這對教師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3.明確核心
差異化的教學方法既要適合學生的各種差異,更要兼顧所有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既重視共性問題又兼顧個性需要公平,這是差異化教學的核心。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教師在差異化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做好前期的主要溝通工作。比如有的學生認為普通話并不是那么重要,那么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可能不高,教師要積極做好溝通工作,告知普通話的重要性。有的學生認為普通話的技能是關鍵的忽視情感表達,教師要與他溝通,告訴他通過普通話表達情感。
例如,在講授平翹舌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現實生活中容易出現的語音錯誤,在簡單解釋發音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輔助演示,通過模仿錯誤發音,再經過正確發音,讓學生一邊仔細聽辨,一邊模仿體驗,從聽覺、視覺兩個角度感受發音的不同,從而掌握正確的發音。又如在講解發音器官時,可借助“發音器官圖”及FLASH動畫演示,讓學生直觀、生動地感受到原本抽象的發音原理。基于教學的核心問題,教師要圍繞如何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創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如何采取靈活多樣的差異化對策,如何建立綜合多元的差異教學評價等問題不斷提高教學業務能力,不斷研究新問題,探索新思路以實現教與學的最佳匹配,為學生提供人人共享、人人出彩的學習平臺。
4.互助學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語音學習也是如此,互助學習的方式對增強學生的練習效果尤為重要。在語音的學習和糾正過程中,除了教師的講授級演示、學生的練習得教學方法以外,要更多地在任務驅動、情境扮演等教學方法中,通過小組間的互助學習,互為人師,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互相糾音,互相提高。
比如,學生可以通過辯論的方式就某一問題進行爭辯,大家在辯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思維能力,更可以將普通話發音作為辯論評分的因素,更好地引導學生規范發音。學生通過合作,規范自身的普通話學習。
隨著當前自媒體的發展,可以構建一個普通話交流學習的群。學生可以利用手機的語音功能,對自己的語音加以錄音,發到群里,大家互相學習互相評價互相監督,真正實現互助學習。在小組與小組間這種靈活輕松的交流環境中,有利于學生排除干擾沉浸在相互學習的氛圍中,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普通話的興趣。
總之,學生較大的差異性決定了少數民族地區高職普通話教學中差異化教學的必要性,在現代教育技術日益發展成熟的今天,從實際出發,從個別差異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原動力,使學生揚長避短,并最終提高普通話標準程度的有效途徑和做法。
參考文獻:
[1][美]Carol Ann Tomlinson,著.劉頌,譯.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2][美]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3]顏筱紅.高職院校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思考[J].職業時空,2016,12(2).